朱成贵道:“除非是皇上一直都知道,只是不愿意提,还不让老臣们提!等朝臣们换了一波以后,就当这事没发生过。”
陈炎平点头道:“看来张载案里也有一些不能说的事呀!那可能与李其格、宋第案无关,要不然皇上会告诉你的。”
朱成贵深有感受,两人正说话时,只听得外面朱成贵的心腹书吏向冲别处,大声喊道:“霍大人,您又找朱中堂办公事呀!”
其实霍宝康离的还很远,只是往这边走来,书吏就只是想告诉朱成贵,霍宝康来了。
陈炎平与朱成贵看了一眼,笑了笑。这个书吏也太机灵了一些。果然是朱成贵的心腹。
一会儿霍宝康才走到书吏跟前,道:“喊什么喊呀,有规矩没规矩了。是不是六爷来了?”
书吏笑道:“是属下失态了,霍大人见谅,朱大人在里边谈事呢。”
朱成贵对外面喊道:“霍大人,您有事就进来说吧,六爷是来探班来了。”
书吏帮霍宝康推开门,霍宝康这才迈着官步进来,一见到陈炎平,又变了一个样,缩减了许多官威,惬声道:“六爷,刚刚有闲人聊天说是您来了。”说着往朱成贵与陈炎平这边走了一些。三人成伍,混在一起说事。
霍宝康问道:“刚刚没打搅二位吧。怪那个书吏嘴快,下官其实是想让看看你们谈事了没有,谈完了下官再进来不迟”
陈炎平笑道:“已经说完了,霍大人这么急,想必是纳兰德的案子有没什么新消息了吧。”
霍宝康道:“这里是朱大人的办公所在,也不怕别人偷听去,下官就直说了。纳兰德在出事前真的没闲着。”
陈炎平饶有兴趣的问道:“他都做了些什么?”
霍宝康说:“纳兰德因为不爱说话,所以翰林院授了他一个闲职,就是翰林馆库待诏。平时就是管着翰林院的旧档与书目,皇上要是找什么书,由他去找来。这阵子翰林院其实一直在策划着开编前朝楚帝国史书。”
朱成贵道:“这事还真是第一次听说。”
陈炎平想了想,笑道:“编前朝之史,古之就有。任总编撰之人不是阁臣,就是候补阁臣,修完之后必定入阁。可父皇并没有把内阁洗换的想法。翰林虽然是六品官,但许多都是皇帝近臣,他们自然是比别人更早的知道二哥要入主东宫的消息。那么他们就想着侯补内阁的事了。他们应该是得知了二哥要入主东宫,必然是要寻一位东宫太保的。这个总编撰一定就是那个人,等着皇上定呢。一但定下来东宫太保与前朝史书总编撰,那个人就离阁臣不远了。所以都在忙这事呢。”陈炎平看事情很透彻,今天朱成贵与霍宝康十分佩服。这是一个政治家应该有的敏锐与素养。
朱成贵道:“那么纳兰德作为馆库待诏,为其它翰林们找些史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霍宝康说道:“可是纳兰德从史馆库里取走了几本书,一直没归还。下官查看了一下,觉得这事非要告诉六爷与朱大人不可的。单单一本书,其实也没有,但这些书连在一起,再想想最近发生的事,实在让下官心惊胆战。”
朱成贵问道:“什么书?这么紧要?”
霍宝康道:“借走时间最长的一本是楚国皇谱旧档。”
朱成贵问道:“皇谱旧档翰林院里也有么?不是应该在宗人府?”
霍宝康说:“下官也问过了,说是作为史料抄录了一份在翰林院,但其中是少了一本的。”
旧楚国族宗旧档少了一册的事陈炎平与朱成贵都知道,当初丁奉朝就翻找过,想来是当初已经烧毁了。
陈炎平说:“是最后一册吧,关于刘玉良那些个儿子与活着的皇亲国属。本王以为是刘氏皇族为免被陈汉新朝屠戮,自己给烧了。”
霍宝康又道:“第二本是旧楚国后帝刘玉良的起居注,虽然被删减去了许多东西,也能看的明了。”
朱成贵与陈炎平都有一丝不详的预感。
霍宝康说:“最主要的是一本《太白集》”
陈炎平问道:“太白集?唐时李太白的诗集么?”
霍宝康摇头道:“不是,是张载所著的太白集,里面全是杂文。”
喜欢皇汉十三州请大家收藏:()皇汉十三州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