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入仕(2 / 2)

皇汉十三州 椒盐傻蛋 1755 字 2022-12-10

于矫想了想说道:“太子党那一边应该是不乐意的吧。”

陈炎平笑道:“苍正兄所言不错,我若所料无误,你入仕之时,一定是太子党人!”

于矫惊道:“那我且不是与弟为敌了么?”

陈炎平笑道:“太子党中借势之人多如牛毛,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不必介怀,你随波而动,伺机上位便是了。”

蒋彬越发的不高兴,他说道:“这么说来,弄了这么多事,就只有苍正兄你自己一个人上位了,入尚学之人反而没份?”

陈炎平说道:“苍正兄,我知你必有异志,你这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可与我们明说了!定不能让秀林兄误会!小弟我也可为你参谋一二。”

于矫想了想,说道:“与二位实说了吧,我想争一口仕人之气!”

陈炎平与蒋彬听得就有些纳闷,汉国的文风还是很兴盛的,这仕人之气又是从何来讲?

于矫看了看左右没人,这才又接着说道:“齐国琴师田不归来汉的时候带了几名弟子过来。就住在我于家大院里,那个趾高气昂呀。不提那冒名的姜封禅,就那个高再清自负其家大富,求学于师,精通数术之算,把我们关中学子全都比了下去。若不是去了礼部赵大学士那里,被赵家小姐的琴技给镇住了,还真不知道拿什么对付他们好。”

陈炎平问道:“这与你要入仕没有什么关系吧?”

于矫说道:“齐国凡有才学者皆可由门客身份入世家之门,再推荐给齐王用以治世,而我汉国呢?考制不对!官风不对!”

陈炎平与蒋彬互看了一眼,陈炎平说道:“我大汉国科考举士,哪里不对了?齐国还不如我汉国开明呢。”

于矫说道:“面上文章而已,在齐国寒门子弟还有出头之日,在我汉国,芸芸学子哪里有什么出头之日!如同赵贤弟你。”

陈炎平说道:“那我只是没去考而已。”

于矫说道:“什么呀。拿一个举人并不是难事!进士对我来说也是易如反掌,但……但你看看朝堂里。”

“朝里怎么了?”陈炎平十分好奇的问。

于矫说道:“有几人不是世家出身的?最近发生的事情国士应该都清楚了吧?皇上为什么这么忌惮已经致仕的长安魏家、陇南赵家?这些世家有银有田有丁!简直就是一方土皇帝。拿刚刚上任没多久的户部崔青华来说,崔家也是世家!唐朝时李、牛、裴、崔共治天下!他崔青华若是科举,有不中的道理吗?”

陈炎平这才明白过来,说道:“原来你说的是这个呀!”

蒋彬也有一些听明白了,他说道:“刚从关外迁进来的外来户,参加科考,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早些年洛阳沈家的事情也闹了个沸沸扬扬。最近好一些了。”

于矫说道:“好什么呀,许子墨多有才华的人呀,到现在还只是秀才功名呢。还得改!现在是好一些,只是当今皇上明英。说句犯忌讳的话,如果隆启皇上不在了呢?谁能保证后世之君也能这么明英神武?多少贤才不得入考,又有多少进士不得重用?”

陈炎平笑道:“你想改制?这还怎么改?把科举再改回孝廉?这不是饮鸩止渴么。”

于矫说道:“科举好改,全部糊名即可。”

陈炎平笑道:“苍正兄天真了,与考官联合,做好暗记即可,糊名解决不了太多的事情。”

于矫说道:“这就是我说的官风之事!与科考无关,只有官员有关。”

蒋彬也说道:“考官若是要作弊可比考生来的容易多了。但这是个人廉洁问题,不是弊政。糊名确实可正科举之风。”

于矫说道:“所以政结在于官风!我若不当官,如何能有权面圣,就算是我以进士之资进献谏书,连内阁的门都进不去!”

陈炎平问道:“你想如何改制?”

于矫说道:“外来户之所以不中,是因为忠诚之虑。只要延其年限即可。比如坐户十年后方可科考!但科考一定要一视同仁!选官也得一视同仁,不分亲疏。”

陈炎平说道:“怕是做不到不分亲疏……”

“以法规之!”于矫说道:“吏部之考核多为人情世故左右,已经名存实亡。科举在于选士,选士在意安民,安民在核吏治!必课吏职、信赏罚。纪纲不肃,法度不行。律法不严,吏冶不清。”

喜欢皇汉十三州请大家收藏:()皇汉十三州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