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修路和起运(1 / 1)

皇宋锦绣 十年残梦 1600 字 2022-12-08

800料的大船,也不可能经常就留在大名府,说调动就调动的,最初没有10艘,第一天只是抵达了5艘,第二天是10艘,后续的到第三天和第四天,才陆陆续续的抵达。不管是来了多少船,可是在劳动力的面前,迅速的填满了这些船,生产里跟上来,4天的时间,几乎没有料是放在仓库之中,都被装上了船。换做更加的经济的,应该是装满了多少,就走多少,这样不占据港口,也不产生浪费。为了照顾曹刿和大名府的时间,这些船没有陆续的出发,会会同一起,一块出发。好在港口足够的大,因为铁匠作坊的逐步扩张,一些订单也开始出现,特别是产量惊人了之后,王松也在赵信的建议之下,开始大规模的扩建了港口的,现在港口足以停下100艘以上800料大船,同时还能够容纳接近400艘各种不同吨位的小船。之前看起来是空荡荡的有些浪费的,可是在这一次大船云集之下,反倒显得非常和谐的。在完成了生产的第二天晚上,通过1000多名劳力,还有500名临时劳力的努力,用了10个时辰的时间,完成了最后装载,1500万斤的铁料。这其中还有5%左右的余量的,防备丢失,或者是度量衡不均等的误差。实际上,应该不用这样,大名府的度量衡,跟枢密院和汴梁的,应该是一样的,可是多了这么点,也可以。这对于一般的铁匠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支出,差不多是75万斤,对于铁匠作坊来说,这完全没有什么,只要完成了这么一笔交易,加上后续不断的交易,对于他们来说,这一切都不是什么问题曹刿做为负责人,他早就派出了人员,在装船之后,进行了简单的检查,完善了整个抽查的过程,结果当然是非常不错的。以铁匠作坊的实力,只是做铁的话,完全不用这样,一些独特的处理方法,还有添加催化剂等方法,还是让铁的质量有所上升,达不到钢材那种程度,却比一般的铁要强悍很多,这种情况下,根本就没有什么影响。40艘800料大船,缓缓起航,此时,正好是风力和水流相互配合的时候,再加上提前的规划,预计顺利的话,日夜兼程,将会在6天内,抵达汴梁的。庞大的船队,连绵超过了数里,很是辉煌,而为了迎接曹刿的检阅,也是张灯结彩,一场规模不小的仪式之后,这才起航。赵信也勉为其难的参与了,无论是枢密副使,还是河北安抚使这两个职务,都值得他尊重。目送船队慢慢的远离,不可避免的就说起了大名府的订单,之前结余的300多万斤,还有今天生产出来的,差不多就完成了大半了,询问一下曹刿,要怎么把东西弄过去。大名府距离的铁匠作坊只有不足的30里的道路,官道的性能也不错,就用陆路了,不过,运费上面,还没有节约多少,因为很简单,陆路的消费本身就高,还非常不方便。就算是在后世,铁料的运输,也是一个难题,在超载已经成为家常便饭的时代,一个平平的,只是装了一个底半挂车,动辄就是百吨。钢铁比重巨大,一立方米7.8吨,百吨,也不过十四五个立方而已,以半挂差庞大的体积来说,真的一个底就差不多了的。这个时代的马车,一辆也就是拉个三五百斤,要运走1200万斤,这需要很多。好在距离不远,一天能够来回四五趟,调用的人力不多,只不过要逢着刮风下雨,就有些困难了,往往会很耽误功夫。看着这样的情况赵信就忍不住想要修建一条水泥路的,可是想想之后,还是算了吧。水泥,在相当程度上面,还是一个战略性的物资,未来,当韩琦抵达西北之后,大规模的在关键的地方兴建水泥棱堡的时候,水泥的大名,一定会广泛的宣扬开的,在这种情况之下,水泥必然会成为西夏和辽国研究的重点,一条水泥路出现在的大名府的附近,有些不行。赵信还是提出,由大名府跟铁匠作坊,共同出资,兴建一个平整的青石路,以青石为主体,用石灰和简单的水泥砂浆为结合物,保证他的效果和平整度,这样下来,成本会上升到非常可怕的程度,短短的30里,可能就超过80万贯。这其中,铁匠作坊会负担的70万贯,大名府象征性的拿出10万贯,不过铁匠作坊会保留收取过路费的权利。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实际上白白的修建道路,这也不是不可以,只不过这有些引人注目了,收取费用也是常有的事情,这又不是在官道的基础上面改装,而是重新修筑。一部分是使用钢铁,一部分使用青石,还有专门的粉碎机和切割机的,比起以前的成本,要降低一些,依然是一个庞大的工程的。好在由铁匠作坊出面,是用真金白银来给付工钱,而不是传统的大型工程那样,征伐劳力,这样的速度会更快一点,还会有不错收益,那些普通的百姓们,可以挣到一点钱的。这在曹刿看来是小事,而曹刿这一次来,也正式的跟赵信提起,把铁匠作坊,还有因为铁料等的购买,节约下来的人力,提供给铁匠作坊。赵信吃了一惊,然后是异常的欣喜,这可是瞌睡了就送来了枕头,就目前来说,铁匠作坊的人力,已经基本上要饱和了,可是并不是容纳不下的.未来定海军的建设,对于人力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定海军的修建,肯定是钢筋混凝土为主的,一个只有几百平方公里的小岛,要扣除山区,和一些海边,不适合兴建城市的建筑,,留下来兴建城市和大规模工业区的地方就会减少,几乎肯定的,赵信是会把楼房拿出来的。古代中国,为什么楼房少,原因很简单,能够撑得起的整个楼房重量的巨木太少了,大部分都用于了大型宫殿和建筑物的建设上面了,其他的东西,又支撑不起强大的重量,也就成为了原因的所在。可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就不一样了,七八层的建筑物这没问题的,哪怕对于力量上面没有足够认识只要根据经验,把一些指标弄的高一点,一倍不行,两倍,两倍不行三倍。80年代的时候,农村,甚至是的城市里面建房,加盖的那种,也没有什么力学指标,有些两层,三层,甚至是五六层的,也比比皆是,也没有见塌了,原因很简单余粮弄的大的,承重能力强。赵信也没有准备彻底普及六七层,先从三四层这样简单的开始,未来摸索出经验了,再开间六七层甚至更高的。仅仅是这样,一个楼房,加上合理的布置,就已经让整个城市的容积率,有着巨大无比的提升,更别说大型工厂了的,这些环节,对于钢铁,对于人力的要求是无止境的,目前的海州,基础的建设已经开始了,从淮南东路过去人员,差不多有7万的劳动力在,这些铁匠到了之后,只要简单的培养,就可以在这个铁匠作坊工作,那些资深的,有经验的铁匠们,就会立刻抽调到定海军,大名府注定是一个的赚取利润的地方,一些超过了这个时代的科技,暂时不太适合放在大名府,只有定海军,才是绝对保险的地方。这一批人的提供,正好给了赵信机会。曹刿也就是过来说一声的,听说赵信毫不犹豫的接受了这么人,也没有在意,一个可以生产出总量在百万贯,甚至更多产出的,安顿这些人是没问题的。40艘800料的大船,在京杭大运河上面,并没有引起多少的波澜,这样的大规模的运输,在大名府和汴梁之间,类似的大宗的运输,是经常出现,一些禁军的大规模调度的,用水运也是最佳的选择。不过,在汴梁,这一个大宗的运输,却引发了一番震动。八百里加急,只用半天的时间,就能够来往于汴梁和大名府的,一些前期的准备,必须要同知的。这可是1500万斤的铁料,40艘800料的大船,如果不提前准备的话,恐怕码头都会被堵死的,这对于汴梁而言,那简直是灾难。好在有了提前准备,大致了解了船期,可以对于汴梁的码头进行调整,选择一处距离枢密院的仓库比较近的,提前一天封闭,专门用来卸货。汴梁的码头,不但是漕运和各种大宗运输的焦点,还有许多的民用商品,一个汴梁百万人口,每天的消耗是惊人的,没有汴河发达的水运,怎么可能支撑的下来,要调整出一个的空闲的,足以容纳40艘800料大船的港口,也需要时间。如此快的速度,从下达订单到现在,恐怕还没有半个月吧,算上奏报在路上的时间,大名府耽误的时间,再加上这一路运输的时间,这个生产的速度,该有多快啊。哪怕所有人都尽可能的高估了产量,却也不敢相信,这些东西是4天产出的。1500万斤这么快的交付,也让朝野证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大名的铁匠作坊,有足够的能力,完成所有的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