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2章 朝中有人(1 / 1)

南宫,重华殿。“什么?”听到朱仪将刚刚朝会上发生的状况说完之后,朱祁镇脸色顿时变得难看之极,右手捏着旁边的软榻,显然情绪十分激动。要知道,之前他让朱仪去联络各家勋贵,在开海一事上出力,目的就是,在促成此事之后,能够大大的分一杯羹,更重要的是,借此机会,能够参与到开海当中来,将自己的商队,混入到各家勋贵的商队当中,迷惑皇帝,借此摆脱皇帝的监视。可结果前面的一切都铺垫好了,到了最后,却被皇帝给截胡了!勋贵筹集的银两,皇帝收了,但又没全收,而是分出一半来,交给皇店运营,如此一来,便算是截断了勋贵想要伸进海贸的手,而且顺便,还拆掉了勋贵们的联盟。对于如今的大多数勋贵来说,事实上他们插手海贸,为的就是利益而已,朱仪也正是用的这个理由,才说服的他们。所以,相对于自己组织商队出海,自负盈亏,把这笔钱交给皇店来打理,自己什么都不用动,每年坐着分钱,显然是更好的选择,他们自然不会反对,反而会对皇帝感恩戴德,不会有丝毫的不满。可问题就在于,没有了这帮人的掩护,朱祁镇如果单独让成国公府和英国公府出海,那么,立刻就会被人给识破,躲避监视,想都别想。退一步说,就算是他不怕监视,单凭两大公府的力量,想要插手海贸,也是十分困难的事。别忘了,这次开放海贸,并不是全面开放,名义上来说,朝廷的禁海政策仍在执行。只不过,以皇店为代表的一批官方贸易,被有限度的允许开放,就算是最终仍然会落到民间,可这些民间商人,也必须要披上一层皇店的皮。这就意味着,所有参与海贸的商人,都要经过皇店这一道关口,拿不到皇店的授权私自下海,依旧属于走私。不得不说,皇帝的这一招,真的是又准有狠!朱祁镇越想越气,看着乾清宫的方向,差点就要破口大骂。眼瞧着太上皇的情绪如此不稳定,底下的朱仪心中暗笑,面上却连忙劝道。“陛下不必动怒,海贸一事,非一日可成,所以,未必没有转机!”闻听此言,朱祁镇勉强压下怒意,目光落在朱仪的身上,问道。“什么转机?”于是,朱仪略一沉吟,道。“陛下,再过几个月,宋公公就要回京了,从他那里,或许可以有机会。”“宋文毅?”朱祁镇皱了皱眉,倒是想起了这么一号人。此前,成敬被调出京师,宋文毅被调回,所有人都觉得,他是要接替成敬待在司礼监的,那个时候,他还曾经试图拉拢过宋文毅,只可惜,他给的东西宋文毅收了,但是,后续却没有什么下文了。再后来,宋文毅被派去负责皇庄,朱祁镇也就没怎么再关注他,此刻朱仪提起这个人,难不成……“不错,正是此人!”朱仪点了点头,开口道。“陛下,皇庄皇店虽然职分不同,但是,毕竟都份属皇家产业,如今皇庄在各地都已经铺开,宋文毅的差事也差不多办结了,后续应该大多数时间,都会待在京城里头。”“而且,据臣所知,这宋文毅贪好财货,自己手底下如今就有不少产业,如今既然要开海,想必他肯定忍不住要掺和一脚,如果他愿意帮忙,或许能够绕过皇店,也未可知……”这番话,倒是让朱祁镇的眼前一亮。的确,宋文毅的性格,就是喜欢金银财宝,他这两年都在各地忙着皇庄的事,积累下来的人脉肯定不少。海贸再怎么说,也是披着皇店的皮在运行,这也就意味着,宦官肯定要在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既然如此,那么,作为管理皇庄的大太监,宋文毅如果想要拿到几个可以进行贸易的名额,应该不会特别困难。不过……一念至此,朱祁镇忽然有些担心,道。“皇帝执意要开海,说明此事一定颇有好处,既然如此,那么,宋文毅或许更想自己参与其中,这些名额,他会肯让出来吗?”对于这一点,朱仪也有些犹豫,没敢打包票,而是道。“陛下,臣只是觉得可以试试,毕竟,海贸的收益,大头肯定是皇店的,宋文毅掺和进去,未必就能有多少好处,用几个商贾的名额,来换取两大公府和陛下您的善意,也算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宋文毅是个聪明人,他应该会知道怎么做的。”“好,既然如此,那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去办了,务必办好!”听到朱仪这说,朱祁镇也放心不少,点了点头,又有些感慨,道。“朱仪,朕能有你这样的忠臣,实乃是幸事也,日后太子若能顺利登基继位,朕和太子,必定会愈发倚重成国公府!”“多谢陛下,不过,这都是臣分内之事,岂敢邀功?”朱仪跪倒在地,态度恳切。与此同时,他把头垂的低低的,以免太上皇看到,他嘴角隐隐泛起的那一丝冷笑……春天悄然过去,天气也渐渐炎热起来,原本淅淅沥沥的小雨,不知何时,变成了连绵不断的大雨,落在檐下阶上,砸出细细密密的响声。乾清宫中,天子坐在御座上,底下是内阁的张敏,俞士悦,加上吏部,户部的两位尚书大人,而除了这几位老熟人之外,还有两个年轻的面孔,正是即将赶赴福建上任的余子俊和王越。沈尚书站在殿中,看着面色坚毅跟在俞士悦旁边的王越,真的是要多无语有多无语。要知道,这个王越,原本是跟在于谦身边,已经到了福建的,按理来说,吏部的调令下去,他直接赴任就是了。结果,不知道于谦脑子抽的哪根筋,非要让王越专门回京一趟,到皇帝面前陛辞,这种纯纯的瞎折腾,天子竟然还准了,真的是……哼!感受到旁边来自沈翼恶狠狠的目光,俞士悦只当什么也没发生。让王越回京,是他的主意。距离商议开海的朝会,已经过去了快三个月的时间了,虽然说开海已经通过了朝议,但是,此事牵扯的实在太大,各个衙门之间该如何协调,官员,驻军该如何调整,一桩桩一件件都需要细细的讨论,户部最初给出的,就是一个大略的方向。但是,如今既然已经被提上了日程,那么,这些问题自然要一一解决,这段日子以来,朝堂上依旧因为各种问题而争论不休,直到现在,才勉强拿出一个各方都基本满意的章程出来。与此同时,吏部的京察也在顺利推进当中,直到现在,已经有十一位不同品级的官员,在考评结束之后,被调往了福建,后续还会继续增派。原本,余子俊和王越的调令,也是早就下了的,但是,在讨论什么时候让余子俊启程的时候,天子却授意王文,让余子俊先留一留,待开海的章程出来之后再出发上任。当时,天子和王文说这件事情的时候,俞士悦就在旁边,以他的老道,自然立刻就明白了,天子到底用意何在。不夸张的说,余子俊和王越两个人,是这次开海的先锋官,他们二人资历虽浅,但能力颇佳,而且,背后各站着一个朝中重臣撑腰,年轻有冲劲儿,有后台不怕各方势力掣肘,正是冲锋陷阵的好人选,就算是有些时候,有些事情做过了头,也有转圜的余地。明白了这一点,就很容易看出,天子为什么不急着让余子俊上任了。开海的提议,是天子费了很大的精力,才终于通过朝议的,因此,势必要处处过问。福建和京城相隔千里,既然余子俊是过去办事的,那么,怎么办,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有什么禁忌的地方,天子自然要好好的耳提面命一番。而这些,在户部具体的章程出来之前,有很多是说不清楚的,所以,天子才让余子俊在京中留一留。这也是俞士悦在听闻此事之后,立刻写信让王越赶紧回京的缘由所在,虽然说,这些事情,通过传谕的官员或者是密旨也能传达,但是,总归是比不上天子亲自嘱咐来的准确细致。朝堂之上,有些时候,机会是需要争取的,就像现在,天子是不会主动想着,把王越召回京师的,毕竟,到时候传信过去嘱咐,也是一样的,但是,俞士悦既然提了,那么,天子自然也没有不准的道理。至于某户部尚书的不满,俞士悦表示……这老家伙,也太小心眼了!各方站定之后,朱祁钰的目光,理所当然的,就落在了余子俊和王越两个年轻人身上,略停了停,朱祁钰开口道。“今日召诸卿前来,有两件事,一是余子俊和王越二人,不日即枣子读书 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