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李国藩回到乡里,就开始着手考虑新春乡的两件大事。一是乡改镇,二是修订原来的五年规划。
乡改镇是一个需要层层审批的漫长过程,最终还得国务院批准。现在,新春乡整体人口数、经济总量、乡政府所在地人口、工农业所占的比重等几项指标,都超过了乡改镇的标准。把相关的材料准备好,经由县里同意,新春乡正式向上级递交了由新春乡改为新村镇的申请。
制定于两年前的五年发展规划,现在,绝大部分指标都达到了规划设计的标准,同时又增加了不少项目。再按照原来的规划实施,显然已同目前乡里的实际情况脱节了。修订规划已势在必行。
如何突破原来的框框,把新的规划方案制定得切合新春目前的实际,又符合新春发展的速度,不偏高,不降低标准,李国藩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他搜集了很多资料,又买了很多理论书籍,还参考了很多国内经济发达地区乡镇发展的实例,探讨他们是如何利用资源优势、地理优势、技术优势,来发展本地经济的。更多的他还是关注没有这些优势的地区,靠劳动和智慧,自行创造出发展的优势来,使得当地经济一步一个台阶,取得飞跃式发展的先例,参考他们的做法,来完善自己的思路。
有一件事,李国藩记忆犹新。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个镇,只注重经济发展,忽视了环境保护。经济是发展起来了,可环境也被破坏的无法恢复。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都被严重污染,地下水源几十年内都不能彻底恢复原来的状态。那个镇变成了癌症高发镇,政府不得不花力气进行污水的重新治理,关闭污染行业,免费为群众治病。还有几个矿产区,为了采矿,地下水被重金属污染,全乡百姓不得不告别家园,背井离乡,搬迁到没受污染的地方去住。
这是些深刻的教训,必须得吸取。新春发展,决不能这一代有了经济基础,下一代再花钱治理环境。
发展还要有可持续性,还要有符合现实性。新春没有矿产资源,有的只是粮食、养殖业和人力资源。这些资源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竞争优势可言。但没有优势,就得创造出优势来。这才是符合新春发展实际的路子。
这些思绪盘旋在李国藩的大脑里,挥之不去。
这天,正在办公室里对着一堆资料冥思苦想的李国藩,接到一个电话。看了一眼来电显示,是省城滨江的。
“喂!国藩吗?哦!猜猜我是谁?”电话里传来一个豪爽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