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在京城呆了十来天,李国藩和麻**回到了临泉。
这十来天,李国藩的收获可不小。首先就是结识了一帮衙内,这帮衙内纨绔也有,但多数都是有着自己的目标追求、有着自己的事业的人。结识他们,李国藩自认为会得到很大助力。就是迅速决定的军警服装厂就会为临泉带来不小的税源。其次是如果通过他们能够把临泉的铁路支线拿下来,那真是首功一件。也算为临泉的老百姓造了福。这条铁路对临泉经济的发展作用不可估量。
虽然离开临泉十几天,但临泉的所有工作都在掌控之中。随着李国藩在县里的到位,临泉县的班子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县长是由市里派下来的,是原来在团市委任书记的丁晓。年纪比李国藩只大了四岁。他的父亲丁裕升在省里任常委、宣传部长。副书记贺东是省里派下来的,原来在经贸委任副处长。下派到临泉到临泉完全是为了镀金。其他的常委到没有什么变化。
李国藩是市长助理兼县委书记,级别比县长大了半级。丁晓知道李国藩的父亲是国云飞,而且李国藩级别比自己高,自来到临泉县任职那天起,就刻意交好李国藩。在李国藩还没有回到县里任职时,刚刚来到临泉的丁晓就特意来到双河管委会拜访李国藩,之后又很低调地对双河管委会的工作给予了诸多的关照,李国藩心里对丁晓颇为感激,两人那时就建立起了友谊,自从李国藩以市长助理身份回到临泉县任一把手,丁晓明智地不和李国藩争权,也尽力避免党政发生冲突。他很清楚,李国藩绝对不是池中物,化龙只是时间问题。所以,政府工作十分低调,完全是配合县委的中心工作和贯彻县委的指示。政府份内的工作,也尽量和李国藩多请示、多汇报。勤沟通的结果换来了李国藩的充分信任,政府工作李国藩不但不掣肘,还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李国藩进京期间,县委、县府的工作都交给了丁晓主持。丁晓也是天天汇报。县里的大小事情李国藩不在家期间,也完全知晓。
党政班子的团结增强了县委县政府领导集体的凝聚力。加之李国藩现在如日中天的业绩,共和国主要领导的欣赏,省里担任一把手的父亲以及现在担任西河市委书记的穆梁栋形成的巨大影响,使得李国藩在临泉成为绝对的权威,可谓一言九鼎,各项工作如鱼得水。
县里常委会和党政班子联席会上,出现的局面很有戏剧性。主位上坐着最年轻的班长。副班长第二年轻。年岁大的都在听着这两个年轻人高谈阔论,布置工作。大家都十分认真聆听并认真记录。没有什么怨言,更没有人敢对这两个年轻的正副班长轻视一点儿。就算是心里颇为不忿,也得很好地掩饰起来。否则,大家知道李国藩的脾气,会毫不客气地找茬处理。李国藩在政治上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就连愿意捣蛋给县委县府出难题的人大政协领导,都变得十分规矩。
从京城回到县里,李国藩主持召开了县里五大班子联席扩大会议。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和县纪委的主要成员以及乡镇、局委办的一把手悉数出席了会议。
会上,李国藩讲了当前临泉县的形势,又向大家说明这次在京城达成的两个意向性招商意见,这次李国藩因私进京,打的旗号就是招商引资。原来还真没有想有什么收获,万万没想到收获来的如此令人惊喜和意外。一是县里要积极申请修建西河至临泉的的支线铁路。这个意向如果*作得当,大有希望拿下来。二是京城一家公司有计划在临泉建服装厂。
听了李国藩的第一个计划,与会的人员顿时沸腾了。修建西河至临泉的铁路,可是人们盼了多年的梦想。大家知道,李国藩从来不放空炮。他都是有绝对把握时才会把计划说出来。现在,他说计划修建这条铁路,想来一定会修成。至于如何来修,如何通过国家的审批,就不是大家能够关心得了的事情了。凭借李国藩的人脉和国氏家族在京城的影响力,想来经贸委和铁道部都会买这个面子。立项会顺利通过。到了主管此项工作的国务院大领导那里,只要部委的依据充分,前期准备工作做得到位,好像也没有不批准的道理。
当然,大家都没有想到这个建议还真不是出自李国藩,而是出自京城的太子党。李国藩的这个计划现在他还真没有绝对的把握能拿下来。黄副总理那里能否最后通过还真成问题。要知道,黄副总理本身是常委,还是有名的老顽固。守派。他要是不同意,李国藩真的没辙。当然了,李国藩也做了万一黄副总理不同意国家投资的另一手准备。
对第二个计划,大家刚听时并没有如何在意。现在,临泉县城、新春镇、乌双河管委会所在地栖凤山特区以及毛皮制品集中的双河镇企业已经很多了。县城以亚麻集团为龙头,栖凤山以栖凤山泉有限公司为龙头,新春镇以国海集团”极集团、嘉里乳业为龙头,加上正在紧锣密鼓建设的草炭开发基地,大型企业很多。这些企业每家的产值都在数亿以上。现在来了个服装厂,根本不值得李书记在会上如此郑重其事地说。
当然了,接着,李国藩把服装厂主要是为军警服务,生产警服和军装的情况作了说明,同时,这家企业还计划生产军用和警用的鞋帽,为军队生产粮油。
那时候,军用和警用的皮鞋有一部分转到了民间市场,称为军勾皮鞋。这种皮鞋皮质优良,做工精细。特别是棉皮鞋,保暖性非常好。结实耐穿。在北方市场十分受老百姓欢迎。价格当然也不菲。而且想买到有军代号工厂生产的军勾皮鞋,还得托人才能买到。简直是一鞋难求。普通的民营或者合资的制鞋企业,是没有资格生产这种皮鞋的。就是仿制也是不敢。毕竟那是军品。军工厂生产后流入民间可以,但民间仿制军品,是要被追责的。何况,仿制的东西和正宗军品有着明显的质量差距。
这家厂如果在满足部队和警用之外,生产一些民用皮鞋,销路一定会很好。
与会的领导们这才明白,原来,这个服装厂是有着军方背景的。
在座的都是临泉县中层以上领导,当然知道本县新春镇新明村原来村支书吕福的大儿子吕大国,现在出息成西河驻军的副师长,也知道吕大国的岳父,原奉天军区的成司令现在高升为总后勤部副部长,上将。
总后勤部当然管理着军装生产了。至于警服生产,那是公安部的事。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长是省里原来的白省长。现在西河的市委书记穆梁栋就是白部长原来的秘书。李国藩又是穆书记的门生。看来,这个服装企业有着十分鲜明的私人色彩在里面。这里有没有李国藩参与都很难说。
李书记郑重其事地在大会上把这个项目提出来,看来目的就是要引起大家的注意。这个企业建成后,是碰不得地。政府在政策的倾斜上,还得按照军工企业来对待。
西河至临泉铁路建设工作推进组也在大会上成立了。李国藩任组长,丁晓任第一副组长。刘博被抽调出来,以公交副县长的身份兼任常务副组长。并且制定了铁路修建应变方案。
如果能够争取全额国家投资是最好的,争取不下来或者争取的投资只有一部分,那么,就准备自筹资金,修建地方铁路。县里的企业如此之多,运输的货物吞吐量如此之大,修建这条地方铁路,肯定是稳赚不赔。收回投资经过详细的计算,也就是七到八年的时间。之后就是纯收益。七到八年的时间,临泉不知又会变化到什么样子。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无论是gdp还是基本建设,再造一个新临泉并不是空话。
就像现在的新春镇一样,新春的地皮价格已经超过了西河市,镇内房屋价位也和西河市看齐。当然新春的各项配套的服务早就超过了西河市。镇内的经济繁荣程度更不是临泉县城和西河市可以相比的。现在到临泉的投资商及为新春企业配套服务的上下游企业,大多数都选择在县城及邻近的乡镇建厂。因为新春镇已经没有多少土地可供建设用了。
一个经济极为繁荣的新春镇,带活了一个县,乃至一个市的经济。这样算下来,县城及其他的乡镇奋起直追后,铁路交通的生意必然也会十分繁荣。面对诱人的发展前景,修建地方铁路的投资李国藩十分自信能够筹集得起来。实在大不了,还可以争取让荣国威的光华国际投资参与进来,他的资金可是不少。
再不行,那就自己来*作,琳琳一个人的资金,就可以修这样的铁路好几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