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西河市的一家龙头企业之一西河市思达纸业集团。这家集团公司有八千多名员工,在国内纸行业中名声赫赫。集团的主导产品是工业用牛皮纸系列,以长安岭针叶木材和进口俄罗斯针叶纸材为主要原料来源。
由于国家天保工程的实施,木材的采伐受到了严格的限制,纸材的采伐量大幅减少,原料供应链出现了很大问题。企业连续四年亏损。员工开不出工资,企业资金流艰难维继,这一切都使得思达集团举步维艰。思达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已经出现了大量的下岗人员,成了不稳定因素。而思达集团也成了市里老大难单位之一,让市领导们头疼不已。
所谓天保工程,就是天然林保护工程。国家每年对长安岭下达的任务是用三个总量来控制着。一是采伐量,就是每年允许采伐的木材数量,这个数量里包括商品级原木和纸材、薪炭材;换言之,就是总的木材采伐量;二是销售量,因为长安岭的木材资源都是国有的,由两个省份的二十七家林业局管理。这些林业局的上头是林业总局。林业总局归省政府直接领导。而省林业厅对此没有管辖权。销售工作统一由省里下达任务给林业总局,林业总局再分配给各林业局。各林业局依据销售任务量进行销售,超标是绝对不允许的。三是运输量。木材运输百分之八十是通过铁路运输的。还有百分之二十是通过水路运输。至于公路运输的量微乎其微。车皮由铁道部和铁路局根据销售量安排计划,水运也由航运管理局安排计划。
这三个总量把林业总局严格限制住了。使得他们必须执行国家的天保工程计划安排。国家当然也投入了天保工程资金,保种业工人能够维持不死。
国家实施的这个浩大工程,实际上是在还债,还这么多年来拼命采伐欠下的大自然的债。其中的一些安排显然又被林业局掌权者利用控制了。木材短缺,成了掌权者们捞钱的门路,收受的贿赂和自行在外设置木材销售网点成了新的来钱道。一年大局长,进包五百万已成共识。
思达纸业集团原来使用的造纸材是国家计划调拨的。后来计划经济没有了,木材调拨自然也被取消。而纸业集团又欠林管局的款,所以,林管局要求纸业集团还款之后才能调拨新的造纸材给他们,变得天经地义。
但思达集团欠林业局的款已经有六七千万,纸行业又非常不景气,那里还得上啊!没办法,纸材的供应就得交给个体木材经营者来办了。
这些木材贩子神通广大,他们这边给林管局从上到下进行打点,大局长和销售局长收礼全都是不打捆的钱,十万打底。木材科长也得折半。而基层的检尺员则按照多检出的米数计提款项。就是说:五十立米的木材,最后报到林业局的四十八米,平均每车少算两米,每次发五十个车皮,就有一百米的木材送给了贩子。而贩子会拿出这一百米总价的百分之三十奖励检尺员。这一百米价值三四万元,拿出来给检尺员的也有万元左右。
这还不算,在纸业集团,送给老总、经营副总、原料处长、计划员、原料场场长、结算室领导及结算员、入场原料检尺员又有一笔费用。老总副总和处长收的钱不比林业局的少。检尺员则按照多检出的米数计算奖金。嘿嘿!贩子是两头赚钱。
进厂的木材价格和结算方式讲究就太多了。
李国藩听说过这个集团的一些事。其中有个木材贩子,当然是自办个公司了。他们注册在临泉。在临泉倒也按章缴税,很规矩。主营业务就是给思达纸业集团供应木材。每年入厂的木材量是十五万立方米,利润体现在账面的就有五百万。实际收入超千万。这还不算打点用的数百万。思达纸业每年要用木材六十万立方米,按此计算就要比从林业局自购木材多支出六七千万,正好可以还上全部欠款。而林业局也由于价格问题』检尺员多付出的木材问题、等内木材变成了造纸材问题等等,少收入千万都不止。反正都是国家的钱,用不着自掏腰包,不赚白不赚。
其中最肥的,当然是贩子和林业局、纸业集团的领导们。想让他们再回到计划调拨那条路,恐怕谁也不干。
今日的富豪们,除了那些靠打拼和从事高科技的新兴资本家,有几个没有从国家的政策漏洞里捞到钱、才积累了原始资本的?这也是本事和水平。不必愤怒和鄙夷,你咋就没有那个本事呢?你咋就没有那个机会呢?就算是有了那个机会,你会有那个胆量吗?
这就是命运。老天赋予的命运。
现在,思达纸业集团要改制,上报的改制计划是企业破产,员工逛买断,之后企业整体出售。而接手方已经联系好了,是香港的一家叫做星光实业有限公司的企业。
市里对这件事讨论了几次,因为意见不统一,暂时还搁置着。市委书记李云是大力赞同的,因为这符合中央精神。可当时的市长周晓不同意,他觉得员工买断逛,虽然符合国家政策,但买断逛的员工就得到那么几吊钱,之后的生活就没了着落。推到社会,就是不稳定因素。事情就这么拖了下来。
国家的政策就是,职工买断逛,之后失业回家。养老、医疗、取暖等等原来由企业承担的费用全都自担。这些人活得下来是幸运,活不下来就去死。没有人再管你。当然了,死恐怕都死不起,因为殡葬费用也高得吓人。
而这个政策的主要推进者就是国务院总理荣其行。这也就奠定了荣其行不管自身多么清廉,但他*死了不知道多少平民百姓,这个罪状足够他死后进入万劫不复的地狱了。
都说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罪孽。而这次*迫数千万国企员工失业,走进了比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还苦难的境地。这个罪孽比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只大不小。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还有饭吃,国企员工失业真的是无产阶级,啥也没有。有技术或者年轻的还好,最受苦的就是那些年龄老不老、小不小而又上有老下有小的人。他们走还走不出去,留下来只能卖苦力。卖不了苦力的就得依靠积蓄勉强活着,大不了只能去死了。
思达改制只是整个西河市企业改制的刚刚开始。假如西河市,到处都是下岗工人,该如何办呢?就算他们大都有技术。可哪里有他们的用武之地呢?李国藩沉思着。临泉和新春以及外县的几个工业园区倒是可以安置一些人。但整个下岗工人队伍会达到恐怖的十三四万,这要安置起来就难了。
喜欢宦海云飞请大家收藏:()宦海云飞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