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第一百四十五章
小丫头去溜她的大花马“斑斑”了,阿蛮还要进宫排演千秋临近的舞乐,顺便带张云容去拜见杨太真,作为一个勤奋好学倾向的女仆,初晴最近我把内院的度支帐目都拨给他看,也有事做。
家里一下子就清净下了来,
引到后园,水上厅榭,四野开阔,波光满目的,一览无遗,饭后闲坐,喝茶聊天,就轻松随意的多了,乡谈野见,问起些熟人的情形,也不担心耳传外他。
闻季说起太子小白,一切安好常念起军上教诲纭纭,只是时常往市井乡里跑,说什么宫中烦闷,要去搞啥子的微服私访的调调,还说是师长教导的,什么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又说朝廷的官吏士民资财钱粮军将,皆源百姓,要理论联系实际,常做考较,才不免为左右所蔽,那些侍读、伴当的有劝万金自重的,也被太子以学问做的再多,不解世情也不堪用,给顶了回去,偏偏朝廷新设,诸班列缺,没有太傅师保的规谏,旁人也不敢多劝解,由得去了。
只是他转述这话的时候面色不免古怪,听的我暗自窃笑不已,这小白还真会乱套。
又说,小白策立正妃了,太子妃是代北大姓独孤氏的女儿。当初得知那腼腆起来看就一副雏样的小白,小小年纪身边就有了一堆良人、选侍、秀女等着为他传宗接代,连儿女都有了,饶是让唱了许久单身情歌的我郁闷的很。据说是要考虑到,原本他身边的那些人大多陷没在长安,为了宗嗣着想,才重新选秀,议立正妃。
“独孤氏”听到这个熟悉的名词。我心中不免惊讶,眉头一挑,又一个小说中的东西。却是想起黄老头虎头蛇尾气死无数读者的著名的阳痿之作《大唐双龙》,隋末四大门阀,原来倒也不全是yy啊。
“正是“闻季说到这里,得意的眯上了眼睛“这独孤氏可是来由显赫,祖上乃与北朝拓拔(元)、宇文、慕容鲜卑三姓皇裔并称的著名后族世门,合称代北四大贵姓”
“恩”
他看了我一眼,似乎毫不奇怪我的惊讶,又继续说起独孤氏的来历。
原来相比其他的鲜卑三姓皇族,这家族最出名的是盛产出色女儿,最盛时,当年大贵族上国柱独孤家的女儿分别嫁了北周文帝,生周武帝,嫁隋文帝,生隋炀帝,嫁唐国公李虎,生唐高祖李渊,号称一门两后三帝,历经三朝数代超级不倒翁的老牌贵族,至本朝,这些汉化鲜卑的代北贵姓,与同为李唐王族后妃备选名门的,王崔韦裴郑等山东七大氏族,一向竞争的厉害。
直到了武则天时代,才开始走霉运,被当成打击的重点照顾对象,和无数李唐关系密切的旧勋贵世族一起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因此此番立妃,其中的背景很深,原本后妃之选的山东七大氏族,都陷于战乱之地,标志着李唐光复后,蛰伏了许久的独孤氏,再次回到政治舞台上。
不过这和我有什么干系,扯上一大堆的。
却见闻季再次暧昧的笑了起来“策妃之后,这独孤氏,亦算是宗贵陪侍之选,太子亦有所良意,大人可以好好把握啊”
这个啊,感谢万恶的封建社会。我忽然觉得这撕眉眼,怎么有几分似拉皮条的,还是那种最高级的。
其他的消息还有:
皇帝岳父以边兵精锐重建北军之制,除当初追随者为底子的三千羽林军外,又选西军健儿组建宿卫七大营,号为神策军。
又如皇次子建宁王以骁勇果战,被封太子前锋兵马副元帅,正在我的老上司,河西节度副使陈玄礼那里做客呢。
而崔、韦、房三相至平凉后,为今上多倚重,乃命与新朝佐立三大臣之中书舍人杜鸿渐、崔漪,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裴冕,共议政事,尤重房倌。又改李林甫以来宰相独大,所有奏事进出,必须入白宰相的传统,令诸相分直政事笔、承旨,以旬日轮值更替,即历史上宰相政事堂轮值制度之始。
不过,据我从其他渠道得来另一种说法是,今上对党附过杨国忠的韦见素,始终有点想法,不过好歹是老皇帝亲命的国相,只是尊崇而不轻用,反而更看重名门之后,士林领袖出身的房倌,诸事皆与议之,之所以搞出这些东西,也是新贵老臣相互制衡的双重需要。
说到这处,他忽然面色一正,自袖子里小心拿出一面玉牌,上面赫然蝌蚪似几个大字——“天授其昌”,高举过头道“军上,请接口诏”
还有口诏,我心道,真正的戏肉来了,这家伙死皮赖脸的蹭在我家废话不做,就是为了这个啊。不过俗话说的好,无功不受禄,肃宗皇帝应该也不是那种心血来潮,就能给人白送美女无故封赠三代的主。
老大不情愿的起身,高接过头,对西鞠拜“臣聆之”
“这是暗旨,别无他人时,今上吩咐不必循那常礼”闻季解释道,然后才各自按坐下,重新倒茶换盏的听他宣读开来。心中却有些纳闷,肃宗皇帝这搞什么飞机,要掩人耳目神神秘秘的,给我下什么暗旨,难道觉得老皇帝春秋正盛,凭借一纸诏令就能让我改变立场么。
“上喻,滋闻,梁氏行旧诸葛法,于地方良益甚多,特使咨以询,为国家善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