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指挥戎虏坐琼筵9(2 / 2)

幻之盛唐 猫疲 2549 字 2022-12-16

“游击军,永在敌后。。”

低促的口令交换过后,聚集了一片人头。

大名鼎鼎的游击军,到了他们这里,已经是第二代了,成员及其体貌肤色,也开始偏向河中本地招募的人士,因此可以较为从容的以商旅、小部帐的易装,活跃在比邻河中的呼罗珊地区。

当然这也是那些老归化人后代,可以投报的极少数核心军事序列之一了。死亡率和淘汰率,也让这只荣誉特殊部队,始终保持较小的规模,哪怕如胡狼将的回下也不过被指派一个队,在战场听效。

他们的任务只有前进前进不停的前进,用实际行动来散步恐慌和谣言。

由于敌人的援军,以高举石榴花纹黑旗的骑兵队为先锋,已经出现在山口的城垒废墟中,于是他们的任务转变成,不择手段的阻滞敌人的行动。

随着逐渐变成一片嘈杂的动静,之前布下的陷阱开始发挥作用,借助废墟残垣的掩护,这些游击兵开始乘乱用强弩狙杀那些穿着鲜明甲服的军官。

不求真正的杀伤效果,只要确保能够让他们在混乱和重整中浪费更多的时间

。。。。。。。。。。。。。。。。

明明是走在绿野绵连,灌溉发达的农垦区平原上,却像走在不毛沙漠里一样生机荒凉凋零,绵连的战争对呼罗珊腹地造成的损害,由此可见。

浩浩荡荡却乏善可陈的行军过程,吃了一次大败战的大食人,就像是一夜之间消失了,再也看不到任何与军队存在的踪影,城垒里是被烧毁的废墟,只有一群群满脸悲苦和菜色的当地居民。

不过仍然不敢掉以轻心,任何可能落单和远离大队的行为,都被严重控制和避免,谁知道这些百姓中还藏着什么幺蛾子,毕竟圣战一起,士兵和普通民众的差别已经被极大的混淆了,这里又曾经是阿拔斯人起家发源,并被统治多年的地方,

对他们来说,我们头上侵略者的光环更鲜明一些,我可不想宝贵的有生力量,一不小心就陷入让人疲于奔命的人民战争汪洋大海中去。

于是第一批来自当地居民中的成年男子被集中起来,在惊恐不安的表情和目光中打量着围困他们的骑兵,在刀枪和弓弩威逼下,竖起耳朵听取这些外来者的训示。

“这是大唐的慷慨。。”

一堆装载大口陶具里,煮成热腾腾的食物烂糊糊,摆在他们面前,但每一个人被严格的控制了分量,喝了一碗只能让空荡荡的肚子,发出更多的咕噜声

“想要更多的食物么,那很简单,拿东西来将换吧

“什么,没有东西可换。。怎么可能”

“这片土地上,有的是阿拔斯人的军队和圣战者,就用他们的人头和武器铠甲旗帜等战利品,来交换粮食和钱币。。”

“不管你们用什么手段,什么方式。。”

“只要你们拿出足够的战利品,甚至连武器也可以换取。。”

“属下有些不明,这些耗费对安抚人心其实丝毫无益的。。反而会令地方纷乱不休”

远远看着这一幕,我身边的当值掌书记贾耽道

“我要的也不是他们的人心。。”

我耐心的解释道。这一路过来军中像他这样想法和异议的人委实不少,甚至由此对自己的立场产生困惑和动摇,毕竟是受华夏传统熏陶多的文人出身,有时候会混淆了华夷之辨的区分,

所以我是不是的要耐心的解释给他们听。

“其实他们交上来的战利品,是不是真正属于圣战者或是大食军,并不重要。。”

“我需要的只是一个契机,。。”

“契机?”

“一个让他们有理由和借口,自相残杀的契机而已。。”

“或者说,让这片宗教民族复杂的地区,没有心情和心思团结在一起,聚集起来反抗我们的由头。。”

“这些外夷之民心人俗,可与我华夏迥然相异的。。也不似我华夏子民,大乱大治的大一统之念已经深入人心。。”

“他们的历史很短,并且充斥着分裂与动乱,惟好强权暴政者事之。。”

“因此,对我来说。。”

“仁慈,或者残暴,这不是根本的问题。。”

“根本的问题在于上位者的需要。。”

“对英明而睿智的统治者来说,这与品德道义无关,只是统治手段的变化两级而已。。”

“两者几乎是相辅相成的。。用来体现上位者权势和威严的”

“如果有足够的力量和适当的理由,将充满反抗地区的人口全部杀光。。自然是最好的”

“为什么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分辨那些人,既然他们每一个男子都可能是潜在的兵员,每一个妇孺都有可能成为敌对的协助者,”

“这样我可以用他们的土地和财产,从其他多方招募人口,慢慢的填满社会的各个阶层,建立起一个最适合我需要的统治秩序来。。”

“失去了反抗者潜在的土壤,那些我的敌人也不可能将亡灵煽动起来反对我。。”

“就算是最虔诚的信仰,失去了最基本的信徒,还有存在的意义么。。”

“我只是想证明一个事实,但只要愿意屈身为我所用。。”

“哪怕出身再卑贱,没有关系,血统和背景固然重要,但不是唯一的条件。。”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其中的某些道理,在数百年后的蒙古人,在中亚地区已经实践过了,以战养战,用敌人的青壮和武装来壮大自己。(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