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并不是只有日本一个国家在开采深海石油资源。紧随日本之后,欧洲也将目光落到了大西洋上的深海石油身上。虽然欧洲在聚变核能的和平利用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是电能并不能完全取代化石能源,因为蓄电池的技术进步非常缓慢,电能的应用存在着巨大的麻烦。比如在重型战舰,坦克,重型装甲车辆,飞机上,电能就无法发挥太大的作用,仍然需要由化石能源提供动力!而且在化工上,煤炭并没有能够取代石油的地位,因为用煤炭做原料的化工技术还存在着成本上的问题。因此,石油仍然是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特别是在军事应用上,石油的地位直到2050年之前,一直没有受到动摇!
欧洲在开采深海石油方面与日本进行了广泛的合作,2030年的时候,日本已经在开采深海石油方面有了成熟的技术,所以从这一年开始,欧洲也逐步开始在大西洋上开采深海石油。而在欧洲的带动下,中国与美国也在2035年之前开始将石油开采重点转移到了深海石油资源上。虽然,这在很大的程度上缓解了人类社会的能源危机,特别是在聚变核电还不成熟的这个青黄不接的时候,石油的多产区性在很大的程度上推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是以此引来的海洋危机却非常全面的暴露出了人类本身的贪婪性!
早就有人说过,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但是,直到深海石油以及别的资源被开发出来之后,海洋的重要性才彻底的体现了出来。当然,关于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在下一章有重点介绍。而这裏,仅仅是因为深海石油资源的发掘,就在全世界范围之内引起了一场海军军备大赛。从2030年开始,几乎所有国家都在重点发展海军,海军几乎成了这个时代最常见的词汇!
从2030年起,一场规模浩大的海军造舰计划在中美欧日俄这些大国中全面展开了!按照中国在这一年制订的海军发展计划,中国在2040年之前,将再建造3支航母舰队,并且将航母的数量扩充到8艘,战列舰的数量也相应扩充到8艘,核潜艇数量扩充到54艘,以满足在太平洋方向对抗日本海军,以及保护中国在印度洋与南大西洋的利益。而按照这一造舰计划,中国必须每年投入1200亿人民币的经费,并且加快人员培训速度,这就需要中国改进造船工艺,以及海军人员培训机制!这对中国海军,甚至整个中国的压力都是非常巨大的。但是,日本的威胁就在眼前,按照日本现在的发展计划,在2040年之前,日本将拥有8艘航母,8艘战列舰,以及32艘潜艇的庞大海军。而中国也只是按照最低的限度在发展自己的海军了!
因为美国一直是海上强国,拥有非常广泛的海上利益,所以美国在海军发展方面的计划,一点都不比中国差。按照美国在2029年制定的海军发展计划,2040年之前,美国将拥有18支航母舰队,并且建造完第一批8艘“华盛顿”级战列舰(美国的战列舰仍然是以州来命名的,这裏的华盛顿是指华盛顿州,而不是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同时将核潜艇的数量扩充到84艘,其中攻击型核潜艇72艘,“弗吉利亚”级24艘,“弗罗里达”级48艘。按照美国海军的发展计划,到2060年之前,美国都必须拥有在两大洋上的海上优势,保持在大西洋与太平洋的制海权,所以也就有了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海军发展计划!
欧洲在统一之后,海军发展计划也相应出台了。到2040年,欧洲在维持现在的8支航母舰队的同时,扩充8艘“英格兰”级战列舰,并且将核潜艇的数量扩充到48艘,攻击型核潜艇的数量要达到40艘。虽然计划至少建造8艘聚变动力型核潜艇,但是因为技术上的问题,直到2040年之后,欧洲的攻击型聚变动力核潜艇才问世,所以这一计划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最后用8艘核潜艇取代了原先的计划!
其实,在海军的发展计划中,最主要的还是动力技术的突破,而随着聚变动力系统最早由中国应用到战列舰上,海军武器的发展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而最显着的变化,自然是海军战舰的防空能力有了巨大的提高!
从第二次朝鲜战争中,中日海军的大战中可以看出来,空中打击仍然是海军舰队生存的最大威胁!而且这个威胁非常明显,海战之中,出了潜艇偶尔的偷袭得手之外,最主要的损失就是由导弹造成的。虽然高能激光武器曾经在一段时间之内解决了舰队反导方面的难题,但是随着导弹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各种对付能量武器技术的进步之后,高能激光武器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之前,已经无法担负起沉重的反导负担了!
其实,在反导方面,有一种非常理想的武器,即粒子束武器。这是一种依靠动能杀伤,但是却具备有很多能量武器特征,甚至连速度都接近光速的理想武器。但是在制约粒子束武器投入实战方面,出了相关的技术难度之外,最主要就是能源方面的问题了!
粒子束武器对能源的要求远远的超过了激光武器,因为将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的速度,这需要非常巨大的能量。中美欧三国早在2025年左右就在粒子加速器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非常巨大的进步,将粒子加速器的小型化发展提高了一个层次。按照当时的技术水平,粒子束武器上舰都已经没有多大的难度了。但是这并不表示粒子束武器能够顺利的装备到战舰上去,而这就是能源的问题!
粒子束武器需要巨大的电能来驱动粒子加速器运转。同时还要求电流稳定,这对能源供应系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而这相关的技术,直到2035年都无法得到解决,主要就是能源供应不稳定,储能设备不过关。而最后解决这一问题的,还是聚变反应堆的成功应用,因为只有聚变反应堆提供的电能,才能够满足粒子束武器的需要,特别是具备有实战能力的高能粒子束武器高速射击时的需要!
而正是粒子束武器的出现,并且在2040年左右开始大规模装备到战舰上去,才最终改变了海军舰队在面临空中打击时的尴尬局面。中国在“青海湖”号与“松花湖”号战列舰上最先装备粒子束反导武器。每艘战舰装备了4座高能粒子炮。这种粒子炮的射程达到了25公里,远超过了高能激光武器。每分钟能够射击15次。因为这并不是能量武器,所以不需要对目标进行太久的持续照射,只需要2秒钟左右就能够摧毁一枚反舰导弹了。
在“青海湖”号还在海试的时候,中国就秘密进行过一次真实的导弹拦截实验。一共20多枚导弹对“青海湖”号战列舰进行了饱和攻击,而四座高能粒子炮成功的对所有目标进行了拦截,而且将所有目标摧毁,没有一发导弹能够接近到距离战舰5公里的范围之内,根本就没有对战舰构成威胁。而最苛刻的实验是对炮弹的拦截。当时由“太湖”号在5分钟之内对“青海湖”号附近的目标进行了10轮炮击,发射了90发重型穿甲弹。但是,最终只有4发炮弹落了下来,而且都偏离了目标,落在距离目标一公里之外的海面上!由此可见,中国开发出来的粒子炮的作战能力是非常强大的。当然,其真实的战斗力,还需要经过实战才能得到考验,毕竟战争中的条件比实验中的环境要恶劣得多了!
粒子束武器最早并不是在海军中得到应用的,而是在空军,或者是天军中最先得到应用!因为,在国家防御系统中,粒子束武器的作用比高能激光武器更为显着!
在最初的国家防御系统中,最主要的武器就是高能激光器,但是后来各国都在战略导弹上装备了对抗高能激光武器的系统,所以高能激光武器的拦截效果已经不很明显了,虽然在辅助以电磁炮,天基导弹之后,国家防御系统得到了加强,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因为仅仅能够拦截200到300个目标的国家防御系统,根本就无法对付大国之间的全力一击!而正是粒子束武器的出现,彻底的改变了这一现状!
因为太空环境更为理想,而且不需要对粒子束武器的安全性做太多的考虑,条件也更为宽松,所以从2030年开始,中国,美国与欧洲都先后开始部署天基粒子束反导武器系统了!
中国第一代天基粒子束武器系统采用的是分离体技术,即粒子加速器,能源组件,变轨舱是分开发射的,然后在太空中组合到一起,构成一个完善的武器系统。这主要是当时各系统的小型化工作还不到位,而国家的安全又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有效对付战略弹道导弹的武器系统,也就只有采用这个虽然笨,但是有效的办法来克服这些问题了!当然,美国与欧洲几乎也采用了一样的办法来改进自己的国家防御系统!
到了2040年,中美欧的国家防御系统基本上改造完毕,对战略弹道导弹的拦截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以中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为例,能够同时拦截800枚导弹,或者弹头。这已经基本上满足了国家安全的需要。而同时,三个国家也开始部署第二代的粒子束武器系统了!
第二代天基粒子束武器采用了一体化的设计,主要是聚变反应堆的重量与体积都大大缩小,而且在微型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整个系统基本上能够控制在50吨以下,而这已经能够通过大型运载火箭一次性发射到300到1500公里的近地轨道,并且完成太空部署!
当然,直到2050年左右,三大国才建立起了能够抵挡对方所有战略核武器打击的天基反导系统。同时,俄罗斯也在这方面取得了进步,发展起了自己的天基反导系统。同时,几个大国都在天基反导系统本身的生存能力,以及打击范围上做文章了,谁都知道,如果自己的天基反导系统如果不能够在战争中生存下来的话,那就没有任何用处了!
可以说,21世纪的30年代到50年代,就是一个新能源取代旧能源的时代。在这20年中,人类所依赖的能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生能源在很大的程度上取代了老式能源,成为了主导人类发展的主要动力。而说白了,人类的发展就是能源的发展,不同效率的能源,直接决定了人类发展的层次。当然,聚变核能是主要的新能源,而在这之外,天基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都得到了开发,只是这些都是辅助性能源,要取代聚变核能的地位根本就不可能,最多起到配合性的作用!
而随着新能源的出现,现在人类能够飞得更快更高更远了,而且人类的生产力也得到了巨大的提高,生产模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当然,最显着的变化,还在出现在军事领域。新能源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颠覆了以往的军事思想,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了战争的面貌。而也正是新能源的出现,让战争的危险再度降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