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战争在人类的历史上更为显眼,因为人类本身就有一种破坏的欲望,就如同愤怒时总想找人发泄一样,另外还有一种占有的欲望,就如同大多数人对金钱的态度一样,而正是这些欲望在很大的程度上左右了人类的发展,引来了战争!但是,人类发展的主旋律永远都是和平建设,只有和平建设才能够带来物质的增长,也才能够让人类发展起来,最终让人类的欲望得到满足。但是,正如同很多人过得都不顺心一样,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就不顺利,战争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成长,直到成熟的那一天!
第五次中东战争结束之后,世界进入了又一个维持了近20年的和平时期。20年的财富积累,让大多数国家都缓过了气来。当然,也让大多数国家的军火库都被生产出来的军火给塞满了。好象有一种规律在左右着人类社会的前进一样,到了一定时期,终于有一场战争来毁掉积累起来的财富!
西方有社会学者做过分析,认为是当各大国的军火库膨胀到一定阶段之后,和平持续了一定时间之后,战争的威胁已经走远,那么一些军火进口国对军火的需要大大降低,军火销售出现问题。那么,这些把握着世界的超级大国就需要一场战争来给那些不再紧张的小国敲响警钟,让他们知道战争仍然没有走远,所以需要一场战争来让自己的武器卖得更好。当然,这都是有一个时间限制的,一般的周期为15到20年。而这也正好是战争爆发的周期。咋一看起来,确实还是这么回事,在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苏领导的两大阵营爆发的大规模地区性战争几乎都是按照这个规律在发展的,1951年的朝鲜战争,1967的越南战争,1991年的海湾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这中间的时间间隔基本上就在15到20年之间!而在这段时期之内,基本上都是由美国在控制在地区战争爆发的规律的,或者说是由美国军火商在控制着这一爆发规律。而到了21世纪,这个战争爆发的控制权好象落到了中国手里,2007年到2009年的数场局部战争,到2021年到2026年的两场大规模局部战争,中间的时间间隔也差不多,只是局部战争的数量更多,这可以解释成是几个大国的联合作用效果而已了!但是,本质上,这种解释是很片面,也很不完全的,根本就没有指明战争爆发的核心原因!
中国的军事学者却有着另外一番解释,按照当时武器装备的发展规律,基本上每15到20年为一个武器更换周期,当然这个时间随局势,国家情况等原因会有所不同。也就是说,每过15到20年,大部分国家的军事力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而随着一个国家总体军事实力的变化,自然会产生军事力量上的变化。所以,当某些国家的军事实力大大提高之后,就会谋求通过战争来改变自己所处的地区局势,因此局部战争爆发的规律也就定了下来!当然,这种解释也有一定的道理,比如两场中日间的战争,就是因为日本的军事实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导致日本谋求更大的生存空间,最终在台湾与朝鲜问题上与中国发生冲突,最终演化为中日之间的战争!但是,这种解释也存在着很大的片面性,仍然是从表面在分析局部战争爆发的规律,而并没有从本质上进行思考!
关于局部战争为什么会每隔15到20年就大规模的爆发一次,其实我们现在已经知道,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所造成的必然结果!当和平维持一段时间之后,以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生产必然超过消费,以此来满足资本家谋求更多利润的空间。也就是说,社会财富一直在超过了社会建设的速度累积。当积累的社会财富开始限制资本家夺取更多的利益时,就必然爆发战争,以此来消耗掉积累起来的财富!这一点,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出发做出的合理解释,不但能够解释局部战争爆发规律的问题,同时也能够作为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当然,我们也不难看出来,事实确实入此。中国在改革开放了20多年之后,社会财富累积到了一定的限度,所以及时的发动了解放台湾的战争,接下来的南亚战争,也是印度社会的财富累积得够多了,只有通过战争来发泄,第二次马岛战争也是如此,第二次朝鲜战争,乃至后面的第五次中东战争都可以解释得通。当然,这裏所说的社会财富,并不是指社会的平均财富,而是资本家能够从工人阶级手里盘剥出来的财富。虽然对很多人来讲,这种解释有点生涩难懂,但是这种通过本质解释表面现象,而最终得出的结论,才最为深刻的揭露出了人类社会战争爆发的根本规律!
遵从这一规律,还可以知道,如果和平持续的时间越长,那么最终爆发的战争规模就越大,如果持续的时间在20年之内的话,一般都是以局部战争来消耗社会财富,如果持续的时间超过30年的话,恐怕就不是一场局部战争能够达到目的的了。要么是在短时间内爆发数场局部战争,要么就是爆发世界大战!也许,很多人愿意战争频繁爆发,以此避免让更多人受到战争的摧残,避免世界的崩溃。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人类是在战争中学会进步的,那么失败的一方自然知道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所以,战争爆发的频率反而降低了,似乎在警告人类,最终也将在战争中灭亡!
从第五次中东战争结束,到2045年左右,人类又过了近20年的和平时期。按照前面的战争爆发规律,在这时候,如果爆发战争的话,至少将是一场规模非常大的局部战争!而事实也是如此。到2045年时,西太平洋地区的局势已经非常紧张了,甚至很多人都已经嗅到了战争的火药味,一个超级大国,与一个世界级的大国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而且因为没有很好的解决机制,矛盾累积了起来,成为了战争爆发的基础!
到2045年时,日本已经完成了其“八八舰队”的建设工作,所有预期建造的海军舰艇全面进入战斗序列,而且都已经服役了一段时期,具备了战争的能力!可以说,日本在这个时候,海军实力膨胀到了顶峰!
当时,日本一共有8艘超级航母,原本有的3艘大型航母在平均服役年限不到15年的时候被封存了起来,大概也就只有日本人能够做出这么疯狂的举动出来!当然,这也是日本海军实力达到顶峰的一个标志,如果日本能够培训出充足的海军人员,恐怕这3艘航母再服役20年都不是问题,它们是为了新的超级航母让了路。只是在战争爆发之后,日本能够迅速的将这三艘航母起封,迅速投入到战争中去!
日本的这8艘超级航母为两个级别,其中“飞龙”级四艘,分别为“飞龙”,“翔龙”,“大凤”,以及“赤城”号,分别在2031年到2037年之间下水服役。“信浓”级四艘,分别为“信浓”,“飞凤”,“翔鹤”,以及“龙襄”号,分别在2038年到2042年间下水服役。可以看出来,日本人在建造超级航母方面,速度是越来越快,明显是在加快战争准备的步伐。另外,日本对自己的两级航母的命名非常奇怪,没有一个明确的命名规则,大概,这是日本人想要搞乱别人的视线,隐蔽自己的海军扩张计划吧!当然,事实上并非如此,是因为这两级航母中的每一艘航母几乎都有所差别,所以导致出现了好几种型号,而最终在命名上产生差别,从这也能够看出来,日本在建造10万吨级航母方面,还严重欠缺经验!
“飞龙”级能够分别能够携带72到84架作战飞机,“信浓”级携带战机的能力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从这就可以明显看出日本在发展航母方面与中国,以及世界的主流航母发展思路有着巨大的差别。
包括中国,美国以及欧洲在内的海军大国,在发展航母方面都有着统一的思想,即在不降低航母生存能力的情况下,着重提高航母的航空打击力量。也就是说,尽可能多的携带作战飞机,增强舰队的航空打击力量,让航母成为了活动的海上航空兵力投送基地。三大海军强国的这一发展思想其实是基于实战考虑的。在实战中,航母受到打击的情况并不多见,如果连航母都受到打击了,那么舰队的战斗力就值得怀疑。而且,航母本身的作战使命并不是参与直接的进攻与防御,只需要利用携带的作战飞机作战。那么,即使给航母增加上除了作战飞机之外的额外打击能力的话,所能够发挥的效果也非常有限,而且会占用航母上宝贵的空间,相反,还不如将这些打击力量部署到别的战舰上。另外,在航母上部署太多的防御武器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另外,因为航母是现在人类手中最庞大的单件武器,而且各国设计航母的经验都已经非常成熟,经过设计上的改良,加上新技术的应用,其实航母的生存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因此,再额外携带过多的自衞武器就显得有点得不偿失了!所以,三大海军强国都是着重提高航母的航空作战能力,而并非航母本身的打击能力与生存能力!通过发展一支强大的护航舰队,并且寻求通过主动的进攻消灭对手能够威胁到自己航母的能力,来达到保护航母安全的作用!
从根本上来讲,这种航母发展思想还有一个基础,就三国的国力与海军建造能力!这一点,几乎是别的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所以三大海军强国发展航母的思路几乎一模一样,而日本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日本没有这个基础,同时日本海军的作战使命也不一样,这点已经在前面的章节中进行过介绍!
日本的航母,如果从用途上来讲,其实应该算是制海舰。早在第一次冷战时期,美国就出现过“鸡蛋与篮子”的问题,当时一部分海军将领反对发展超级航母,因为在核战争中,超级航母就是一个巨大的目标,如果将所有的鸡蛋都装在一个篮子裏面的话,危险性是非常高的。他们提倡的是一种小型的制海舰,排水量2万吨左右,携带20架左右的作战飞机,执行制海任务。当然,在当时美国主张的超级攻击型航母面前,这种提议夭折了,最终也只是在西班牙海军异地结果,搞了一艘轻型航母出来。
当然,日本的超级航母,完全可以说成是“超级制海舰”。制海舰与航母的最大区别就是用途上的区别,制海舰只负责为舰队提供防空掩护,以及对海打击任务,其对地打击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而日本的超级航母基本上也就是这个作用!日本海军航空兵一个战术战斗机大队(也就是一艘航母的航空部队)一般配备了48架制空战斗机,执行攻击任务的多用途战斗机只有24架,而且这24架战斗机都能够进行空战。可以说,这完全就是为了夺取战场制空权而成立的,在很大的程度上,其攻击能力严重欠缺!当然,日本这么发展海军,也有着非常深刻的原因!
首先是日本海军认识到与中国海军的巨大差距,特别是在海军支援基地上的差距。中国基本上控制了整个西太平洋地区的岛屿,能够在这些岛屿上修建数量众多的空军基地,以此支援海军作战。而且,中国空军的战略轰炸机有着非常强大的打击能力。换句话说,日本海军要是挑战中国海军的话,还得连带着挑战中国空军,那么承受的空中压力是非常巨大的,如果没有强大的舰队防空能力,恐怕还没有等他们找到中国舰队决战,就被中国空军的导弹送下大海了!当然,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当初日本在发展海军时,也曾经考虑发展攻击型航母,但是最终这个方案被否决了,因为日本无法在短时间内登上亚洲大陆,那么对地打击只能说是一种浪费。而增强航母的防空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日本航母不但携带的战斗机数量有限,而且还携带有远程防空导弹,并且有一套不亚于导弹防空巡洋舰的防空系统,其发展思路与前苏联海军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另外,就是日本海军寄以厚望的战列舰了。
在中日海军的上次大决战之后,日本人清楚的认识到了战列舰的强大打击能力,所以,日本是跟随中国之后,第二个发展战列舰的国家,而且起点非常高。当然,也因为技术上的原因,导致日本在发展战列舰方面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早在2025年,日本就制订了战列舰发展计划,要求在2035年之前,至少建造四艘战列舰,以抵消中国战列舰带来的威胁!而且,日本海军的胃口很大,在制订技术指标的时候,要求战列舰的性能完全超越“太湖”级,形成对中国的压倒性优势。当然,从当时日本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个计划的起点确实太高了一点,直到2030年,设计方案都还没有得到通过。最终,而且当时日本海军造船厂正忙于建造航母以及航母舰队的护航战舰,所以建造战列舰的事情一直耽搁到了2031年,最终日本海军降低了性能要求,于2031年开工建造第一艘“大和”号战列舰,并且在2037年,完成了4艘排水量达到了5.5万吨的大和级战列舰。并且于同年完成了新一级战列舰的设计工作!
日本的后四艘战列舰为“武藏”级。在总结了建造“大和”级战列舰的经验教训之后,日本新建造的这四艘战列舰的性能出现了飞跃。四艘“武藏”级战列舰都采用聚变反应堆作为主动力,提供的55兆瓦功率能够使战列舰达到了45节的速度,一个让所有人都难以置信的速度,因为“武藏”级战列舰的排水量为7.5万吨,几乎赶上了一艘大型航母的排水量了!当然,这种情况也不少见,中国的“黑龙江”级战列舰在换装上了聚变反应堆之后,速度也达到了50节左右,一个“快速”海军的时代开始到来了。当然,日本人在这级战列舰上使用聚变反应堆存在着设计上的缺陷,所以只装备在4艘执行打击任务的战列舰上,而并没有推广应用到航母以及其他大型战舰上!
“武藏”级战列舰的打击能力也是空前强大的,似乎日本人总想着要超越中国一样,在4艘战列舰上装备了4坐三联装500毫米口径的超级舰炮。但是,电磁炮技术属于任何一个国家的最高机密,因为这关系到国家防御系统的安全问题,所以连欧洲都没有向日本提供相关方面的技术与支持。所以,日本人的500毫米电磁炮的射程只能够达到500公里左右,而此时,中国新型460毫米电磁炮的射程已经超过了800公里,甚至可以提升到1000公里左右。当然,中国仍然选择460毫米这一口径,最大的原因是有太多的炮弹没有消耗掉,总不能浪费掉吧?而且460毫米重型穿甲弹也足够使用了,没有必要换上更大口径的舰炮!其实,日本提高战列舰主炮的数量,最大的原因是自己电磁炮的性能跟不上,特别是在冷却技术方面,比中国差了很多,这直接影响到了电磁炮的射速。中国新型460毫米电磁炮的射速已经达到了每分钟5发的水平,而日本的电磁炮仅勉强达到了每分钟3发的水平,而且这只是实验场上的数据,实战中,能够达到每分钟2发的速度就已经非常不错了!而提高口径,也主要是因为日本的炮弹技术不过关,中国的新型穿甲弹采用的是过电压贫铀弹头,能够打击任何一种战列舰,但是日本因为遭到铀原料禁运,所以没有相应的炮弹,只能够通过提高口径,来增强其打击能力!
在生存能力方面,因为日本人在电磁速射炮,舰栽粒子炮方面都存在着技术上的问题,没有能够大规模使用,所以只能够采用最笨的办法,通过增强战舰的装甲来提高战列舰的生存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武藏”级的排水量达到了7.5万吨,还嫌防御能力不强,而中国的“黑龙江”级战列舰的排水量维持在了4万吨左右,却对防御能力很有信心的原因了!当然,日本的这些战列舰最多也只能对抗反舰导弹的打击,在面对对方战列舰主炮的打击时,即使将排水量增加到20万吨,拥有更厚重的装甲也无济于事!
从整体性能上来讲,日本战列舰的生存能力是值得怀疑的,就算是那么庞大,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漏洞。但是无庸置疑,日本这8艘战列舰的打击能力绝对是非常强大的,特别是对地打击能力,几乎是日本海军最强大的打击武器了!而这也就是日本为什么不重视航母的打击能力,着重提高航母的防御能力的主要原因!在日本人看来,航母成为了战列舰的保镖,战列舰才是海军打击能力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