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平原逐鹿(2 / 2)

华夏春秋 闪烁 4645 字 3个月前

“美军大概有一个营的坦克,另外还有一个营的机械化步兵,坦克数量在30辆左右,还加上30多辆步兵战车,我们的敌人来头不小!”

“怕什么?”罗成佑就如同所有的装甲部队指挥官一样,有着很大的脾气,似乎坦克发动机的巨大马力都不足他脾气大一样,“美国佬应该还没有发现我们,而你看一下现在的战场情况,这支美军装甲部队应该是执行侦察任务的,他们的侦察分队的规模还真是不小啊,我们就在这裏吃掉他们!”

“这裏?”一个连长疑惑的皱了下眉毛,他不是害怕战斗,如同别的官兵一样,他也渴望能够打起来,只不过,要对付比自己强大的对手,那就需要有一个好的计划!

“对,你们看一下这附近的地形!”罗成佑调出了这附近的电子地图,“西南面是一座小山丘,我们把一个连埋伏到那后面去。而东南面是一片森林,在那边也埋伏一个连。然后,我带着另外一个连继续向南前进,在与美军遭遇之后,我会做一定的抵抗,然后装做力量不支而向北撤退,美军肯定会追过来,到时候另外两个连就负责切断美军的后路,以及从中部将美军切断,而我则在前面挡住美军。我们给美国佬上一课,让他们知道什么是装甲兵的伏击作战!”

三个连长都有点不敢相信的样子,连参谋长都摇了摇头,说到:“这是不是太简单了一点,这样的伏击战术没有任何的创意与新鲜感,难道美国佬就看不出来?”

“正是因为这一战术非常有效,所以被经常采用。当然,风险是一定有的,但这总比我们硬着头皮去对付有步兵支持的坦克部队要好得多吧?话说回来,要是美国佬不上当,我们再组织起兵力发动冲锋,按也不迟!”

“营长,干吧,我都等不及了!”二连长也是个急性子,他可不在乎什么战术安排,只要打起来就好。

罗成佑点了点头,看了眼另外两个连长,在得到了同意之后,他又看向了参谋长。

“好吧,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见,那就这么干!”参谋长最后也只有赞同这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战术安排了。

罗成佑立即分配了作战任务,然后他就带着三连出发了。

美军的侦察部队并没有太强大的前进侦察力量,他们携带的一个单位的无人侦察飞机(12架)已经在前面的行动中全都消耗掉了,而按照要求,他们还必须要向北前进30公里,在到达了梅尔基斯布赫霍尔茨之后才能够停下来。当然,这30公里对一支机械化部队来讲,也就半个小时左右的行程了。所以,美军的指挥官虽然认为在没有前进侦察手段的情况下,部队深入敌人控制战区内的行动相当危险,但是只要坚持半个小时,他们就能够完成侦察任务,然后就可以返回了!

美军的前进速度算不上很快,沿着公路,两个连的坦克在前,中间是机械化步兵,而跟在最后面的是最后一个坦克连。这是侦察部队的标准队型,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前面的两个坦克连有足够的能力挡住进攻,而中间的机械化步兵也能够迅速的支持坦克部队作战。更重要的是,后面的坦克连即可以充当预备队,在必要的时候加入到战斗中去,而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这个连还可以作为突击部队,率先进行突围作战!当然,美军的指挥官是按照标准的战术安排来执行这次任务的,他不希望在这次任务中有什么意外“收获”,因为他不想冒险!

突如其来的炮击立即将最前面的两辆坦克打瘫了,而战术侦察系统立即判断袭击来自北面,而且迅速的找到了开炮的中国坦克。双方的战斗迅速的爆发了!

罗成佑没有给对手太多的机会,在前10秒钟之内,他的坦克就发射了3发穿甲弹,其中两发命中目标,一发脱靶,这个结果还算不错。而美军的反击也非常迅速,罗成佑刚刚把坦克退下来,一发炮弹就从坦克的上方飞了过去,如果晚两秒的话,他就被命中了!

有了高度智能化的电脑支持,坦克之间的战斗节奏非常快,而且双方几乎都是在利用着几秒钟的时间发动攻击,然后隐蔽,寻找下一个炮击点,接着在开火,隐蔽……这样的战斗对作战人员的素质要求非常高,如果反应慢一点,或者是判断错误的话,那么产生的后果就是被敌人消灭掉!

美军先是出现了混乱,但是很快就判断出发动攻击的中国坦克仅仅只有一个连的兵力,这一下,美国坦克兵一下就兴奋了起来,还没有等到他们的指挥官下达命令,最前面的那个坦克连就已经冲了出去,在平原上展开了战斗队型,开始朝北发动冲锋了!

在这种情况下,美军的指挥官是没有选择余地的,他很快的将第二个坦克连也投入到了进攻中去,并且命令机械化步兵立即从两翼掩护坦克进攻,防止有中国步兵伏击,但是他没有立即派上断后的那个坦克连,他必须要给自己留一条退路!

战斗打得很迅速,当罗成佑损失了第4辆坦克之后他,下达了撤退命令。从被摧毁坦克中逃出来的坦克手搭上了撤退的坦克,然后这8辆坦克就迅速的向北逃跑了。美军也立即追了上去,在他们看来,这次遭遇的仅仅是对方的一支巡逻队,而他们绝对不想放弃歼灭一支中国坦克部队的好机会。而且,此时从两翼机动过来的步兵也确定战场上并没有埋伏,所以美军的坦克也就放心大胆的开始追击了!

接下来的战斗根本就不用多说了,美军掉入了罗成佑设置好的陷阱之中,虽然他们占有兵力上的优势,而且还有机械化步兵为坦克提供掩护。但是,埋伏的那两个坦克连最先对付的就是美军的步兵战车,防止这些步兵战车在坦克主炮射程范围之外发射导弹来对付他们。同时,罗成佑他们也调过头来,发动了反击!

战场形势几乎是一面倒的,美军指挥官用了5分钟判断出这是中国军队的一次典型伏击战斗,但是就这5分钟的时间,他损失了两个连的机械化步兵,而前面的两个坦克连也被包围了。最终,美军的指挥官不得不做出一个痛苦的决定,放弃营救被围困的部队,率领最后的那个坦克连,以及一个被打得几乎快要崩溃了的机械化步兵连撤出了战斗!

罗成佑没有让部队去追击逃窜的美军,而是呼叫了空中打击,他的任务就是迅速的打扫战场,清点自己的损失,并且让赶来的工兵把他们开始被摧毁的坦克拖回去修理。当然,战斗结果也让罗成佑大感吃惊。他们摧毁了28辆美军坦克,32辆步兵战车,歼灭了500多美军官兵,并且还抓到了40多名俘虏,其中军衔最高的是一名美军少校。而他们自己仅仅损失了12辆坦克,8名坦克手阵亡,2人负伤!

不管是从损失情况,还是战斗结果来看,罗成佑他们都获得了巨大的胜利,而且罗成佑还以此拿到了第二枚专门为坦克手准备的铁甲勋章,这是表彰他在战斗中摧毁了第47辆敌军坦克的战绩!当然,能够获得这样的胜利,出了中国坦克的性能更胜一筹之外,坦克兵本身的素质优势也非常的重要!

从这次小规模的坦克战可以看出来,美军坦克部队的战斗经验还严重不足。虽然大部分参战的美国坦克部队在对付欧洲国家的装甲部队的时候都表现出了很高的战斗力,但是他们经历的基本上都是正规的战斗,很少有这种应付装甲兵伏击作战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在情况不利,无法取得优势的时候,美军指挥官的判断与决策能力有着严重的问题,而这都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试想,如果没有优秀的前线指挥官,又怎么能够将部队的战斗力充分的发挥出来呢?

这就是美军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他们的坦克兵在个人战斗素质方面都算不错的,至少比俄罗斯的坦克兵强多了。但是,美军坦克部队的前线指挥官,特别是营连一级的指挥官严重缺乏实战经验,在遇到麻烦的时候往往不知道该怎么办!而这是导致美军坦克部队在激烈的战斗中无法完全发挥实力的主要障碍。而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让部队参加更多的战斗,全这些中低级指挥官在战斗中获取到更多的经验。而现在,美军几乎没有练兵的机会了,他们从一投入战斗,就必须要面对中国装甲部队强大的压力,而过高的前线军官阵亡率,让美军根本就无法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前线指挥官!

其实,其他各战场上的大规模装甲战也说明了这个问题。在弗里德兰西南面的施维洛赫湖区的战斗中,36军(这还算不上是一支正规的装甲部队)的坦克部队在一个小时内就击溃了美军一个坦克旅在进攻,并且在战斗中指挥摧毁了该旅2/3的坦克与装甲战车,而他们自身的损失相当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普雷河上游的一次战斗中,美军正在渡河的第24装甲师遭到了39军两个旅(一坦克旅,一机械化步兵旅)的突袭,战斗打了4个小时,最终第24装甲师几乎完全崩溃,他们不但损失了超过一半的装甲部队,而且还将已经渡过河的一个步兵旅给抛弃了,最终狼狈的撤了回去。而39军的损失相当微小,只有一名少校营长在战斗中非常不幸的阵亡了,而且事后追查,这竟然是一次误击,是自己人的坦克从屁股后面击穿了那名营长的坐车,结果导致两名坦克手阵亡!

在前48小时中,双方装甲部队之间最激烈的一次战斗发生在大塞尔肖湖南面的平原上。当时,美军集中了第38装甲师与第24装甲师的残余部队,在这个方向上向柏林发动了突击,准备穿过中国军队的防线,取得与柏林的联系。而负责阻击的是38军的一个坦克旅以及后来赶来增援的39军的坦克旅!

战斗打了一夜,双方的损失都相当惨重(对中国军队来讲,这是与前面几次战斗的损失做比较而言的),但是最终美军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之后,却并没有能够如愿已尝的突破中国军队的防线,而是被迫撤了回去。

当中国军队在打扫战场的时候清点战斗结果的时候,才发现,美军在这裏至少损失了128辆坦克(其中还有数辆坦克根本就没有受到多严重的损坏,而是被坦克兵给抛弃了,大概美军的坦克兵认为呆在坦克裏面更不安全吧),另外还有两百多辆装甲车。光是由中国军队收容的美军官兵尸体就达到了750具(美军一直有一个良好的传统,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只要有能力,就一定要将自己阵亡官兵的尸体带回去,而不是留给敌人)。可想而知,美军实际阵亡官兵的数量肯定更多,因为在撤退之前,他们有两个小时的时间来收容阵亡官兵的尸体!

38军与39军投入战斗的部队损失也很大,两个坦克旅的都有超过1/4的坦克被摧毁,另外还有几乎同样多的坦克需要紧急修理,不然无法继续投入战斗。当然,相对于美军巨大的兵员伤亡来讲,中国军队损失的人员并不多,特别是很多被摧毁的坦克里的坦克兵都没有受到伤害,这极能说明中国坦克在设计的时候,把乘员的生存能力放到了最高的位置上,而保证坦克手不出现巨大伤亡,这是让部队迅速恢复战斗力的最有效办法,毕竟要培养两名(当时坦克的乘员只有两人,一名驾驶员,以及一名车长)优秀的坦克兵,比制造一辆坦克麻烦多了!

两天之类双方坦克部队之间的战斗算不上多激烈,这只能够算得上是正式开打之前的热身活动而已。但是,这48小时的战斗已经能够说明问题了,战场上的局面也基本上确定了下来。双方都没有投入兵力进行固定防御,而是通过机动作战来瓦解对方的进攻。显然,这极和魏明涛的胃口,这也是中国军队的强项,在运动战中歼灭敌人,这不仅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同样的,也能够尽量的减少兵力投入,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发挥到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