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诱饵和鱼(1 / 2)

华夏春秋 闪烁 4773 字 2个月前

当德军确定柏林周围出现了大量涂着红五星的中国坦克时,德国政府就再也做不住了,而这次,德国人没有拿出他们一向严谨的态度来对待这个问题,而是非常荒谬的夸大了事实,至少,夸大了惟恐柏林的中国军队的数量!

当奎斯收到至少有30万中国军队出现在柏林东南面的时候,也是大吃一惊,要知道,此时中国在欧洲战区的地面部队也只有35万左右而已!而且,这还得把所有后勤保障部队都算在其中!如果在柏林周围真的有30万中国军队的话,那么他前面的中国军队就少得可怜了!但是,侦察部队送来的结果很明显,在他们前面的中国军队一点都没有减少,而且抵抗得更加猛烈,让他们无法完成每天推进30公里的任务了!

奎斯的第一判断就是德国方面夸大了事实,进攻柏林的中国军队肯定没有30万,但是打一半的折扣,也应该有15万吧!而真正在前线作战的中国军队也就20万左右,这就是说,在他前面的中国军队只有5万,2个军的兵力!

这让奎斯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如果此时加速推进的话,他没有信心能够突破5万中国军队的防线,至少没有可能在短时间内突破两个军的防线!但是,如果不加速前进的话,那他就更没有机会去救援柏林了!15万中国地面部队在强大的空中力量的配合下,可以轻易的击溃在柏林防御的50多万德军,虽然最终可能会在攻占柏林市区的战斗中遇到点麻烦,但是只要中国军队进入柏林市区,那么战斗就已经结束了,因为德国人的神经也必然在这一刻崩溃!所以,他必须要提高部队的进攻速度,以求在中国军队攻占柏林之前完成他这次的战术任务!

在决定加快突击速度(注意,这裏用的是突击,而不是推进,前几天,奎斯一直让部队在平行突进,但是现在他却准备进行突击了),就必须要在部队配置上做一定的调整!前几天,为了能够保存主力部队的战斗力,奎斯在前线安排的是用来消耗的二流部队(至少,这证明了奎斯是一个冷血将领,他不会在乎部队的伤亡,他在乎的只是最终的结果),而主力部队一直放在预备队的位置上,只是在遇到了麻烦的时候,他才会让主力部队上去冲一下,为二流部队打开通道!但是,现在奎斯既然想加快速度,那就不得不把主力部队放在最前面的位置上。但是,奎斯手里的本钱很有限,其数量不足以保证在整个进攻作战中都让主力部队充当突击力量,以及掩护力量!因此,他必须要留下一支精锐预备队,而这就只能让他在侧翼的位置上配备二流部队,为突击的主力部队提供掩护了!

这是一个相当冒险的决定,因为实战已经证明,美军二流部队在中国的主力军团面前不堪一击。根本就抵挡不了对方的进攻,如果此时中国军队突然从侧翼发动进攻的话,奎斯只能够指望他留下的预备队能够发挥起关键作用了!当然,奎斯认为这样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只要有10万到15万的中国军队在进攻柏林,那么中国军队就无法在保证正面防线的情况下,组织起足够的兵力从他的侧翼发动进攻!

实际上,进攻柏林的就只有38军与39军,而此时,这两支部队的总兵力加起来也不到6万人!这与德军所说的30万简直是天差地别,而且也比奎斯所估计的15万少了很多。当然,为了伪装出大规模装甲部队进攻的样子,39军的一部分还可以换上了28军的番号,同样的,工兵用卡车改装了大量的“坦克”。所以,在空中侦察机拍下的照片上来看,这确实是一支有几十万人,至少是十几万人的大兵团了!

魏明涛此时也在考虑是否攻占柏林的问题,虽然他认为,击溃在柏林防御的德军应该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想要歼灭所有依靠这座城市防御的德军却并不容易,因为德军的阵地防御决定了他们随时可以撤到柏林市区内去,在市区内建立防线,到时候,在城市战中,魏明涛手里的这一点兵力就不够了!但是,魏明涛却有另外一个想法,即迫使德国政府迁都,虽然最终仍然无法占领柏林,但是这一举动带来的政治上的意义是难以估计的,这对打击德国人的士气有很重要的作用!

“其实,这个想法我也有,但是我们有什么办法迫使德国政府做出迁都的决定呢?”甘明强在听了魏明涛的分析之后,提出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出来。

魏明涛看着地图,慢慢的转过了身来:“其实,我们手里的砝码并不多。从战术上讲,轰炸的效果是最好的,但是我们不可能让空军去全力轰炸柏林,因为接下来与美军的战斗需要空军的全力支持。如果用地面部队推进的话,那么不但速度慢,而且不一定能够打垮德军,那么就无法让德国政府被迫迁都了,如果波兰与罗马尼亚的军队能力再强一点就好了!”

甘明强苦笑了一下,他知道魏明涛的意思。在前一阶段,波罗两国投入了30万大军,竟然在伤亡过半的情况下,仅仅打下了吕德斯多夫这么一座小城镇!虽然,现在波兰与罗马尼亚政府不但同意以最快的速度补充部队的损失,而且都分别决定增加一批新的兵力!最终,这两个国家参战的部队可能要超过50万。当然,这应该是个好消息,但是因为这两国军队的战斗力非常低劣,所以魏明涛根本就不敢对他们抱有太大的希望,自然也就只能让他们做一写零碎的工作了!

两人都看着地图,而负责控制战术地图的参谋也在忙碌着,把新到达的消息显示在地图上。因为这是战区司令部,所以魏明涛他们眼前的这副地图显示了整个德国东部战区的情况。虽然很多细节上的问题必须要从另外的电子地图上去了解,但是至少,他们现在能够从这个战区地图上了解到更大范围内的信息!

两人几乎同时想到一个解决办法,魏明涛先开口:“老甘,我们的目光是不是太狭窄了一点?”

“你是说,我们应该把手脚再放宽一点?”

“对,即使有点冒险,但是也不能太保守了吧?”魏明涛笑了起来。

甘明强仔细的思考了一下,说到:“对,可以这么考虑,但是我们不要拿自己的人去冒险!”

“老甘,我们的意见是难得一致啊,就算我想那么做,也没有那个力量啊!”魏明涛点上了烟,“帮我通知波兰与罗马尼亚方面,让他们新增援的部队在科斯琴集结,等待我的命令行动!”

对于魏明涛的指挥,虽然很多波罗将领都不太甘心,毕竟他们自认为自己也是上将,为什么就要听别的国家的上将指挥呢?但是,在政府的压力下,他们还是得服从魏明涛的命令!所以,当至少20万波兰与罗马尼亚的军队集结在科斯琴的时候,魏明涛心裏也有了底,出了38军与39军继续在南面的战场上打击德军之外,他准备让这20万波罗军队去冒次险,不管成败与否,他都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

对于波罗两国军队来讲,前几天在吕德斯多夫的战斗也让他们信心大涨。以往,这两国军队都认为自己不是德军的对手,更不是美军的对手。在欧洲内战期间,波兰就一度沦陷,被当时的联合政府军,也就是德军的前身打得狼狈不堪,而罗马尼亚军队在东线战场上也没有占到任何的便宜。而经过了俄罗斯的侵略,这两个国家更加的虚弱了。但是,在吕德斯多夫战斗之后,特别是波兰军队已经恢复了信心,他们是这场战斗的主角,他们不仅仅在这裏击溃了20万德军,而且还顺带着歼灭了一个美军师。即使,这只是一支二流美军部队,而且在针对该师的战斗中,波兰军队的伤亡更大,甚至可以说是用人员牺牲积累出来的胜利,但是毫无疑问的,波兰军队士气高涨,信心大增。

这对魏明涛来讲是件好事,所以当他让波兰与罗马尼亚军队向北迂回,直奔柏林东北面的埃伯斯瓦尔德—菲勒而去的时候,波兰与罗马尼亚军队的行动非常的迅速。虽然这裏驻扎有至少15万德军,但是这两国的军人依然相信,他们有能力获得胜利,而且胜利就在眼前!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前苏联军事家就提出了大战略纵深迂回理论,首次将战役的范围扩大到了战略的高度上来,而在此之前的数千年的人类战争史中,战略与战役之间的分别是很明显的!即使是拿破伦这种将装甲部队出现之前的战术发挥到极限的军事家,都没有实现过真正的大战略纵深迂回行动。即使,在战场上,拿破伦几乎可以说是完美的(滑铁卢等几次战役的失败,如果手是拿破伦的错,还不如说是当时法国的疲软所造成的),但是他也最多只是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进行过战役级别的迂回,并且以此在局部战场上集中优势兵力,往往在总体兵力不如对手的情况下而取得巨大的胜利(当然,这也与拿破伦开创般的集中使用炮兵有着密切的关系)。

任何战术上的变革,都离不开技术上的进步。在装甲部队没有出现之前,大战略纵深迂回是绝对不可想象的事情。也就是说,在坦克出现之前,阵地战一直是最主要的战斗方式。在富勒的《战争概论》中,甚至认为一名优秀的士兵可以在防御中对付十几倍于自己的进攻者。当然,这只是纯理论上的东西,是通过简单的数字计算得出的结果,而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战争不是靠计算分出胜负的。但是,二战之前的战争确实是以阵地战为主,而这又是无谓的消耗战,对改变战略平衡起到的作用相当的缓慢,而且残酷!

正是随着坦克的出现,快速突击有了可能,而且在防御战中,步兵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这就有了后面的装甲战理论,也就有了纳粹德军的闪击战。当然,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装甲部队不但没有被淘汰,反而快速的成长了起来,而新的战术也层出不穷。最有代表性的是大量轻型部队的出现,为进攻一方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比如,装备了轻型装甲战车的空中突击部队的出现,就让进攻一方可以在更宽的正面,更大的纵深范围之内选择打击的目标,而不仅仅是把力量集中在一条战线上!

战术上的变化很大,但是战略上的变化却并不那么明显。毕竟,战略理论阐述的是战争的本质,而战术只是实现战略的手段。战争的本质几千年来都没有发生过变化,这就是战略理论进步缓慢的主要原因,两千多年前的孙子兵法即使是到了22世纪,仍然是各国战略家的重要参考,也是解释战争本质的重要理论!因此,作为集合战略与战役的大战略纵深迂回理论也并没有过时,特别是在大规模战争中,使用该理论是打击敌人的最好办法。

这次,魏明涛用的就是大战略纵深迂回理论,虽然波罗军团并不太理想,但是也比没有好,而且魏明涛对这个方向上进攻的要求很低,只要他们能够给柏林造成最大的威胁,迫使德国政府向美军施加更大的压力就足够了!

整个战场局面形成之后,奎斯也迅速的发现了中国军队的意图。显然,这次中国指挥官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击败他们,而且还要谋取到政治利益!从这一点上,奎斯就不再怀疑他的对手了!作为美军中的宿将,奎斯也有着不错的政治觉悟能力,当然,这是他以年纪为代价换来的。而就他所知,对手只是一个还没有到50岁的中国年轻将军,他都能够意识到军事行动中产生的军事价值,那这就足以证明对手的能力了!

奎斯不得不让前面的部队加快了突击速度,虽然中国军队仍然在有组织的抵抗,而且也开始稳步后退,但是奎斯却感受到了一股莫名的威胁!尼古拉斯就已经吃过一次亏了,中国军队有组织的撤退绝对不是好事,这至少表明对方已经有了应对方案。而且,在柏林受到围攻的情况之下,中国军队还能够有组织的撤退,这就更加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