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20军与42军都有两个低空打击旅,这属于超强编制,而两个军都在美国装甲部队的南面部署了一个低空打击旅,同时将另外的一个打击旅放到了美军的两翼。为了避免误伤,在他们的低空力量投入战斗的时候,空军撤出了一线战场,开始对美军后方部队进行打击。当然,在当时的情况之下,空军与陆军的低空打击部队是可以协同行动的。可能是当时空军也要将重点转移到其他的战场上去,所以20军与42军如果有能力单独承担起打击任务的话,那还正好解放了空军的手脚!
战斗打得很激烈,虽然美军做出了顽强抵抗,美军也没有放弃继续前进,但是在低空打击部队的火力封锁面前,这些地面部队是没有任何胜算的,他们的行动,只是让20军与42军在快速的消耗弹药而已,他们甚至没有能力威胁到空中的那些猛禽!
战斗只打了4个小时,美军就权限崩溃了,在低空打击部队以及空军的轮番打击下,两个装甲师的重装备损失得精光,连卡车等非装甲车辆都被打得干干净净。在没有任何重装备的支持下,美军是不可能徒步前进的,至少,他们没有那个勇气。
击溃了美军装甲部队之后,地面作战部队也完成了对罗克威尔空军基地的控制,紧接着,第一批战略运输机降落在了机场上!这些载重量超过了150吨的庞然大物给前线部队送来了他们急需的物资弹药。而随着一批批的运输机到达,更多的重装备也送到了部队的手里,包括轻型装甲突击车,轻型反坦克战车,轻型火炮。而当地面部队得到了这些装备之后,那么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对付他们的!
如果不是魏明涛命令他们不得向丹佛市进攻的话,恐怕20军与42军的信心膨胀起来之后,就已经向丹佛打过去了。虽然他们自认为有能力攻占丹佛,但是自身的损失肯定也相当的巨大,那将是得不偿失的做法!当然,从后勤保障上来讲,当时也没有足够的能力让他们去进攻丹佛!
作为魏明涛手下的两支主力轻型部队,其战斗力只能让美军胆寒!在扫荡丹佛周围美军基地的时候,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高战斗力,高素质,只能让美军部队只能觉得自己遇到了一个错误的对手,在这个对手面前,他们没有任何的还手能力!
仅仅三天的时间,大部分在外围负责防御的美军全都缩到了丹佛市市区里去,美军也很快发现,中国部队没有去进攻丹佛市,所以觉得市区内是最安全的。而这下可把两支部队的官兵都搞毛了,如果美军全都缩到市区内去的话,那他们就找不到对手了!而齐飞更是冲动,他忘记了魏明涛的命令,让部队对退缩的美军进行了追击,而很自然的,战斗就打到了丹佛市区里去了!
魏明涛发现这一情况之后,立即就勒令42军与20军不得对退回到市区内的美军进行打击。这是他在这场战役中进行的第二次干预。虽然魏明涛很少干预前线部队的作战行动,而且对大部分军长都比较放心,但是他惟独对齐飞不敢彻底的放开手脚。虽然齐飞作战勇猛,但是也有他自己的缺点,比如容易冲动,而且头脑容易发热,这要他头脑一发热,肯定就把什么命令都抛到一边去了,只图自己打得愉快,而不管总体战略的安排!当然,这也只能够说明齐飞只是个战术指挥官,而在对大局的考虑方面,他确实还差了很多,所以自然需要多一份的约束力了!
20军与42军的身上的链条被拉紧了之后,也不敢轻易的去动丹佛市里的美军了,虽然两个军长都有点不服气,而且他们都相信自己的部队在打击丹佛市内的美军时不会有太大的损失,但是谁敢违背战区司令官的命令?除非他们觉得在军长的位置上坐久了,想到一线部队去吃点苦头,或者是被调回国内去参加灾后重建工作,不然他们都得乖乖的听话!
20军与42军在没有办法继续打击丹佛的情况下,就不得不转移视线,而这时候,他们才真正的登上了自己的表演舞台,而且有了后面那么多的经典战例。当然,这也许是塞翁失马吧,谁也没有想到,这两个军长竟然会钻了魏明涛命令里的空子!
当时,美军在丹佛地区的防御是以丹佛市为中心的,但是在周围的很多中小城市里仍然有不少的防御部队。而两个轻型军是没有能力攻打丹佛的,而且上面也不允许,但是要攻占这些中小城市,他们却一点都不发虚,加上魏明涛也没有规定他们不得去进攻这些城市,就正好给这两支部队留下了活动的空间!
其实,从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魏明涛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他们要袭击丹佛周围地区的中小城市,但是很明显的,魏明涛留下这个空子,就是他对这两支部队的安排,或者说是对前线指挥官的锻炼!让他们能够掌握对大局的判断能力,自己决定应该尽快攻占哪些城市,以为后面的战斗做好准备!当然,对魏明涛来讲,如果他们没有能力的话,也不需要他们这么做的,所以魏明涛并没有下达明确的命令,只是给他们留出了活动的空间而已!
两支部队首先锁定的目标是丹佛东面的衞星城,也是该地区除丹佛之外最大的城市奥罗拉。原本奥罗拉只是丹佛外面的一座小城镇,但是随着美国中西部地区工业的发展,而且该地有优越的交通条件,而且正好处于下风口,所以很快就成为了工业城市。当丹佛开始向旅游城市发展的时候,大量原本在丹佛市的工厂开始向奥罗拉搬迁,并且很快使得这一座小城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战争爆发之后,美国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工厂,而奥罗拉就是当时中西部地区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大量的从底特律,芝加哥以及美国东北部地区迁移过来的工厂都到了这裏来。而这座原本只有80多万人口的城市迅速的膨胀到了210万居民,城市出现了大量的问题。同样的,这也给丹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特别是连接这两座城市的公路交通成为了问题中的问题,因为当时很多在奥罗拉工作的人都是生活在丹佛的,而他们每天都需要利用这些交通基础设施往返于两座城市之20军与42军将奥罗拉选为首要打击目标,主要是考虑到第2集团军群的地面部队到达之后,能够在距离丹佛最近的地方建立起进攻出发阵地来,但是,他们这次的胃口却太大了一点!
进攻奥罗拉的战斗最初两天是比较顺利的,但是当丹佛的驻军开始向奥罗拉转移的时候,他们就遇到了麻烦,毕竟轻型部队缺乏重装甲力量,而在城市战中,装甲力量绝对是进攻部队不可否缺的组成部队,如果仅仅凭轻型部队就想攻占一座大城市的话,那么还要那么多的地面装甲部队干什战斗打了两天,虽然中国军队数次突破美军的防线,进入到市区内,但是却没有能够站住脚。
而且损失也很大。最终,两个牛脾气的军长都不得不面对事实,承认对奥罗拉的进攻有点太盲了,但是这并不表示他们将放弃在这边的战斗!
20军的两个低空打击旅,以及42军的两个低空打击旅轮番在奥罗拉与丹佛市之间寻找战斗机会,专门对付从丹佛向这裏增援的美军地面部队。而在头两天的战斗中,他们在这段不到爪公里的地区内,至少摧毁了上千辆美军坦克,打得两个美军装甲师失去了战斗力!而且,丹佛与奥罗拉之间的联系也基本上中断了,而这为后面的地面部队迅速的攻占奥罗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两支部队的低空突击部队却没有闲着,在奥罗拉的战斗进行得最激烈的时候,他们撤出了战斗,趁美军还没有迅速转移重点的时候,如同秋风扫落叶般的扫荡了周围地区的其他小城镇。罗克堡的战斗只打了2个小时,美军一个团就被全部歼灭,而这裏的居民也大量的涌向了丹佛,以逃避中国军队的打击!莱蒙的战斗打了3个小时,驻守在这裏的美军部队2000余人被全部歼灭,而该城的5万多美国人也迅速的逃向了丹佛。仅仅24个小时,两支部队的四个低空突击旅就扫荡了丹佛周围地区的10多个城镇,这立即在丹佛引起了恐慌,大量周遍城市的居民都因为害怕遭到中国军队的打击,而开始向丹佛转移。
这种打击起到的心理作用是相当巨大的,原本美军还认为他们能够在丹佛守下去,但是随着大量的难民涌入丹佛,恐怕连美军指挥官本人都不相信丹佛还是一座坚固的堡垒了。在制造心理恐慌的同时,这些难民也给丹佛市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当时丹佛虽然是美国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而且城市的工业(特别是食品工业)相当的发达,但是因为需要供应其他的重点城市,所以丹佛储备的物资并不丰富。而原本丹佛只有I50万居民,他们储备的物资可以支持一个月左右,但是当大量的难民涌入丹佛之后,人口迅速的增加,180万,200万,250万,300万……最终,当中国军队开始进攻丹佛的时候,这裏已经有近400万的居民了。显然,丹佛原先储备的物资,恐怕只能够坚持10天,而对美军来讲,他们不可能在10天之内得到任何援助的!
也许,20军与42军的官兵在打击丹佛周围地区的城镇的时候却都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一种效果,但是魏明涛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一点,而且在后面的多场战役中,只要中国军队要攻打有充足准备的美国大城市的时候,他都会把这一招给用上,先用轻型部队去扫荡目标周围的城镇,迫使小城镇的居民集体转移到大城市里去,给大城市的居民与守军制造恐慌,并且消耗他们储备的物资。当然,这也是导致后面数次战争灾难的一个主要原因!而美国大部分大城市都是城市系统,而不是一个单独的城市,其大部分大城市的规模都不大,都是依靠周围数量众多的衞星城市支持的。所以,这一战术相当的管用,几乎是屡试不爽!
可以说,20军与42军在地面部队到达之前最后两天的作战行动是打得相当精彩的,他们将轻型部队的灵活机动能力表现得非常的彻底,甚至后来很多人在用电脑模仿这两支部队当时的作战行动时,都得出了不可能的答案,因为在正常条件下,这两支部队不可能在美军的大后方打得这么顺畅的!当然,这个世界上不可能的事情太多了,也许,电脑本身也不可能真实的模仿出当时的战斗情况吧!
从总体上来讲,魏明涛对20军与42军的作战行动仍然是相当满意的,虽然齐飞多次给他制造麻烦,让魏明涛恨不得将他给撤下来,顺便摘掉他的军长头衔,但是魏明涛也很清楚,他需要这么一个军长,至少在他所能够看到的战斗中,他需要这么一个勇猛的,在战术上能够灵活多变的,而且从来不畏惧危险的军长。虽然,在魏明涛的眼里,比齐飞干得好的人还有很多,比如资历比齐飞还要少一些的杨怀光就当上了集团军群司令,但是齐飞有他自己独特的地方,有他无法被别人取代的地方,这也是他能够一直在魏明涛手下打主力的一个主要原因了吧!
当第2集团军群的主力部队通过了伊恩斯大桥,到达了莱蒙的时候,20军与42军的这台双簧戏也就唱完了。而此时,魏明涛其实根本就不需要怎么去考虑第二步进攻丹佛的作战行动,那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当第2集团军群的部队都到达了丹佛外围的时候,虽然美军在丹佛的守军仍然有50万左右,但是这些美军基本上损失了他们所有的重型装备,主力部队在前面的战斗中已经遭到了20军与42军的惨痛打击。大部分新部队甚至还没有完成组建,想凭这50万乌合之众守住丹佛?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当时,魏明涛虽然只在这裏投入了4支主力部队,以及一些担任后勤保障工作的二线部队,其作战兵力只有爪万不到,但是他有足够的信心,第2集团军群在士气高昂的时候,恐怕要不了两三天就能够打下丹佛了。就算是完成扫荡美国中西部地区的整个作战任务,也要不了计划的一个月时此时,魏明涛的注意力已经开始向东转移。这是他指挥部队作战的一大特色。只要战役的主要目的达到,或者是必然会事先的时候,他就会开始考虑下一步的作战行动,而不是让所有的部队限在一次战役行动的范围之内,利用这一次的作战行动为下一次的进攻打下基础,这样最能够节约时间,而且只要进攻环环相扣,那么对手就难以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力量,自然难以在下一次战役中获得取胜的机会了!
此时,第3集团军群虽然已经攻占了堪萨斯城,而39军也已经扫荡了奥马哈,但是此时美军已经在堪萨斯城方向上对第3集团军群制造了巨大的压力。22军与36军同时被放到了一线防御阵地上去,战斗都打得异常的艰难,这边,才是此时战斗的重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