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也远远谈不上什么金碧辉煌,琼楼玉宇,最高的楼层也不过三层,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平房,而且,而且,屋顶上居然大多数是茅草。
红砖碧瓦都很少。
街上的行人装束各异,但是,穿着打扮都称不上豪华,许多人麻衣布衫,十分粗糙,奔走的儿童,面上也有菜色。
酒肆里,也没有什么熊掌鱼翅海参鲍鱼之类的,最上等的食物便是卤牛肉、羊肉,而且价格很贵。
再看看商店里出售的,也都是很寻常的胭脂水粉、粗盐粗布,一些打磨粗糙的玉佩银饰,甚至一些兽骨雕刻的工艺品。
夕阳西下了,有扛着鸦嘴锄、铁锹、背篓的农民三三两两的出城去,看样子,这是他们购买的各种农用资料或者生产工具。
也有甲胄鲜明的王家护衞队从东西南北交换岗位,但是,他们手里拿的可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武器,而是刀枪棍棒一类最最平常的冷兵器。
刚刚才经历了核大战、太阳战舰以及粒子大战等全宇宙最最顶级的战争,见惯了各种最最顶级的宇宙大杀器,而且还亲眼目睹了不周山之战造成的全球毁灭,现在,忽然见到这些刀枪棍棒的原始人,二人都严重不习惯。
仿佛是一场误入。
尤其,一路所见,不是童话世界般的园林,便是黄金城、通天塔这样高大上的建筑物,再不济,也是不周山战舰这样的天空母舰,京都这样全超级现代化之类的巨大城市。
可现在,但觉这不是城市——这只怕是某个小镇。
可是,若是小镇,哪来的东南西北四道门?
若是小镇,哪来一队队甲胄鲜明的侍衞队?
而且,居中,居然有一座类似宫殿的玩意。
吴所谓没忍住,好奇地靠近了这个宫殿。
那是他见过历史上最寒碜的宫殿——一共有三层高,也正是他之前所见的这个城市最高大的建筑。
三层高的宫殿并没有什么可笑的,问题是,这宫殿居然全是夯土成墙,屋顶则是蒲苇、麦草稻草混合覆盖。
这令人想起30几年前,广大的西南乡村——几乎全是夯土墙壁和茅草屋顶。
所谓茅草房是也。
这种茅草房在西南地区的历史很长,长到杜甫写诗记载: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也就是说,杜甫老先生的屋顶上盖的全是茅草,大风一吹,就把茅草吹走了。于是,周围邻居的熊孩子们也不管他这个老而无力的可怜人,竟然纷纷去抱走了他的茅草,令他气愤不已。
后来,吴所谓去浣花溪玩耍时,还专门去看过杜甫老先生的茅草屋,只见複原图便是简单的土墙茅屋顶。
杜甫老先生很穷,住茅草屋也就罢了,问题是,这个宫殿也是茅草屋,那住在这个宫殿里的大王,得多穷?
如果非要说这个宫殿有什么不同的话,只能说,覆盖其上的芦苇席子编织得还算比较精巧,有些甚至用了雪白的蒲苇,看起来很有点复古的味道。
吴所谓正要看看到底是哪个穷比大王住在这样的宫殿里,就随意抬头四处张望。
宫殿门口,大大的一个字: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