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他和玄王的考虑完全相同。
而且,玄王比他更多一重忧虑——大王现在确定了王位人选,是不是早已认定这个御驾亲征是有去无回?
既然如此,为何又非御驾亲征不可?
等到积累多点再行动不好吗?
帝辛听得这话,抬起头,先看了吴所谓一眼。
吴所谓也端着酒杯,笑嘻嘻的:“玄王这话的确没错。可是,大王御驾亲征,也是没错。”
玄王心想,你这话不是和稀泥吗?
吴所谓还是笑嘻嘻的:“朝歌大雪封山之前,整个大商的大臣可能都已经明里暗里成为了西伯侯父子的大臣,至少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大王麾下,可以说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忠臣了……”
尊乙和玄王面面相觑。
所幸他俩早前也不是大王的近臣,到桑林后才被启用,倒也没有那么尴尬,而且,国师这话也是事实。
连宗室子弟当时都想着偷太庙鼎器去献给西伯侯父子了,哪里还有什么忠诚可言?
彼时的帝辛,千真万确是孤家寡人了。
“在朝歌的时候,大王不可能御驾亲征,也没法御驾亲征,天时地利人和,大王一样都没有。就好像崇祯末年,君非亡国之君,臣却绝对是亡国之臣,当清兵和流寇都快打到北京城了,所有文武大臣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捐献一点家产,以至于崇祯走投无路,只好自己设法,自己穿有补丁的衣服也就不说了,妃嫔也连续缩减衣食……”
崇祯末年,走投无路,面对内忧外患,多次提出让大臣们捐献财物充作军费。可是,那些富得流油的达官贵人,富商巨贾,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多捐出一点财富。
家天下,家天下,反正这江山是你老朱家的,你家那么多分封在外的王爷都不肯多捐出一点家产,凭什么要我们捐款?
大家都不捐款。
崇祯当然也没辙。
于是,君臣一起坐视流寇四起,饥饿的灾民铤而走险,这才有了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
“哈哈,崇祯老是怪这个怪那个,甚至三番四次的下罪己诏。可是,有用吗?一边是灾荒横行,一边是流寇四起。可流寇为什么会四起?因为存在可以被抢劫的粮食和财富——所以他们才会铤而走险。如果当时的富商巨贾或者王孙公子或者权臣大将,都适当拿出自己的家产,让百姓有一口饭吃,最后,也不至于错失大好江山了……”
玄王忽然道:“我已经几次听到国师提起崇祯了,这个崇祯到底是谁?他最后结局如何?”
吴所谓看着尊乙二人脸上的神色,笑道:“崇祯最后一败涂地,吊死煤山,一把火将自己烧了。”
二人面面相觑。
“可是,崇祯固然死得惨,你们知道其他大臣的下场吗?”
玄王立即问:“如何?”
“他们比崇祯更惨。几乎每一家都被抄家灭族。尤其是那些富裕的大臣和王孙们。清军入关时,要他们交出传说中的巨大财富,他们不得不一次次把家底给端出来。可是,清军觉得不对劲,说,你的家产绝对不止这一点,你肯定是藏起来了,你得赶紧再交出来,什么,你不交?那就打!毒打!打了之后关进监狱,等你家属拿钱赎人。不拿再打。于是,许多达官贵人都这么被折磨死了。就算投降也没用,钱给少了,也一律慢慢折磨打死……”
最典型的是福王,据说他富可敌国,可是,当被农民军抓住的时候,不但将他抄家灭族,更将他杀死,据说身上的肥肉用来点天灯点了好久。其悲惨结局简直让人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