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所有的叛臣,从来没有任何人能逃脱这个法则。
无论是打开山海关迎接清兵的吴三桂还是号称一代名臣的洪承畴和范文程,最后,他们都被清帝明里暗里定在了耻辱柱上,重则身败名裂查抄九族,轻则晚节不保,郁郁而终。
玄王好几次想要开口,但是,最后,保持了沉默。
他找不到任何反驳的理由。
因为,他很清楚,这是事实。
玄王沉默,阴阳师们,自然就沉默了。
反倒是飞廉大将军高声道:“自从我跟随大王出征的第一天起,就从未想过要后退!大家还犹豫什么呢?丰京在即,一往无前!退后者,有死无生!”
“退后者,有死无生!”
整天价的声音,响彻了整个丰京上空。
绚烂的朝阳都跟着黯淡了一下。
帝辛,一直站在原地。
他身板笔挺,一直保持着抚梁易柱的赫赫王者之气。
纵然是一拳砸死一头狼,也没有折损他任何的威力。
相反,他就像一根定海神针。
大王还在,大王的威力还在。
这战争,就一定还有胜利的希望。
更何况,还有国师的狼毫。
国师说,那是娲皇赏赐的狼毫!
既然娲皇一路庇佑,那还有什么值得害怕的?
几乎萎靡不振的士气,立即就被鼓舞了起来。
幸存者,振作精神。
所有目光,彻底投向了丰京。
丰京!
周方国的都城。
大军此行的终极目标。
虽然,它一直安静得不像话。
可是,众人早已见惯不惊。
丰京的城门并不如探子形容的那么高,那么夸张——事实上,它只是一道不足三米的青铜大门而已。
丰京的城墙也不过三米高,绝非众人想象中的铜墙铁壁。
大夏和大商,其实都不是统一的大帝国,而是一种松散的联邦制度。大商的本名应该叫做商方,也就是天下最大的方国,宗主国。其他的方国则是大商的属国,向大商纳贡,但是,在自己的领土上,财政,军队,都是属于自己的,十分自由。
不过,有一条明文规定:方国的都城一定要小于宗主国的都城。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方国的都城都必须小于当时的朝歌。
也正因此,当商王武丁忽然有一天发现位于天府之国的成都,居然比朝歌这个城市还大了不少,顿时怒发冲冠,不但自己御驾亲征,还让自己的老婆妇好连番攻打古蜀国,至于战况如何,也不是很清晰,但是,从甲骨文的翻译来看,应该是互有胜败,古蜀国俘获了不少大商的将领,大商的军队可能也抢走了不少古蜀国的财物,但终其一生,古蜀国依旧牢牢存在,直到秦朝统一之前,才彻底消灭了古蜀国,将古蜀国的国王变成了秦朝的诸侯之一。
西伯侯不是蜀王。
丰京距离朝歌也没有成都距离朝歌那么遥远。
西伯侯当然不可能僭越,让自己变成被商王击打的活靶子——所以,丰京比朝歌小得多。
朝歌本来就不大,丰京简直就只是一个小镇的规模了。
可是,众人震惊的并不是丰京的大小——因为这在众人眼里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