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AI核聚变之路
但最后但实验结果却低于预期。
关键问题还是Q值太小了。
虽然从逻辑上来说运行时长和聚变效率是等价关系。
但长时间处于极低的温度聚变效率也低。
彷星器的缺点就是聚变温度太低。
这样能产生的能量增益因子太少。
几乎很难达到生产大于消耗的目的。
而且对于彷星器偏滤器的设计。
全球眼下还没有好的方法和方桉。
所以国家对彷星器的投资眼下也是处于谨慎态度。
总体来说彷星器的是制造难度远远大于环形托卡马克。
很多关键零部件国内还处于空白。
研发的话难度很大。”
苏翰点了点头道:“其实核聚变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项目。不论哪种路线都有优点和缺点。但是按照现在的情况发展下去,情况最好的也就是iter实验堆的水平。你们认为有没有一种核聚变的方法或者是路线能让聚变的Q值达到50以上。”
50以上!
众人听到这都是目瞪口呆。
这些人怎么说也都是核聚变领域的专家了。
现在的世界纪录也才一点几。
而且这个纪录并不稳定。
就算是iter实验堆的目标也不过是五,最大可能也不过是十。
最后能不能达到还说不定呢。
而且就算能达到。
能不能持续稳定输出也是一个问题。
达到50以上。
这些人做梦都没敢这么想过。
房间内顿时是有些安静!
这种已经把苏翰当成了核聚变领域的小白一枚了。
如果是核聚变领域的专家根本不可能说出这种话来。
因为这已经不是核聚变了。
已经是天方夜谭了。
罗达想了想道:“苏总!我不知道您对核聚变了解多少。但全球花了几十年才把能量增益因子提升到一点几。这个时候其实已经达到了天花板了。可能您不知道,早期的核聚变,只是很简单的生成磁场。只要生成等离子体就行。
到现则要有能力处理带电粒子沿垂直方向漂移造成的电荷分离问题。其中还有曲率漂移的解决,梯度漂移的问题。还要面临面临的等离子体能量交换的不稳定问题。等离子体离子热核湍流问题。
高约束模式下发生的边界局域模会释放高能等离子体的问题。
鱼骨模色散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离子体内部的问题。
想要解决任何一个问题都没那么容易。
极向场线圈怎么设计?
环形场线圈怎么设计?
中央螺线管怎么设计?
这都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还有控制手段,电控系统,加热系统,离子循环控制,电子回旋,中性束注入的加热与辅助加热,低杂波电流驱动,以及各种控制通道,控制自动化等等。
这些控制体系当中的任何一个门类和功能都由无数个小门类小功能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