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2 / 2)

回到北宋当暴君 九孔 2433 字 2023-01-04

西夏国的官制与宋国相差不多,同样设有政事堂,而政事堂自雪灾出现之后,便已经取消了轮值的制度,所有的重臣,每天都必须到齐。</p>

而拓跋仁孝现在接到的文书,甚至不需要贴黄(用黄纸贴在奏章上的提要,以方便皇帝阅读),凡是灾区送来的奏章,几乎毫无例外的是报告灾情的严重性。</p>

灾区官员们和一些部族的头人的语气诚惶诚恐,但是却也无比清晰的告诉拓跋仁孝,“我们无力赈灾,也无力阻止流民的出现!”</p>

“陛下,各地流民已经已经多达百万,并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各州县官府因为没有粮食,强行将流民阻之城外,有一些发动大户在城外施粥,但也是杯水抽薪,解决不了问题。流民已经开始向京城而来。”西夏国皇宫之中,有官员向拓跋仁孝据实相告。</p>

拓跋仁孝脸色阴沉的能够滴下水来,但在文武百官之前强压着怒火,不让自己太过失态。</p>

“诸位爱卿,值此国难之时,当如何处置才能渡过危局?”拓跋仁孝目光扫过群臣,沉声问道。</p>

“方今之计,只有仰仗兴庆府这两年的积储了。”众臣显然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还有一个月,天气回暖,野地之中会有越来越多的野兽,到时候百姓打猎自能寻到一些食物,应当可以度过这个难关。”</p>

众人心中都清楚,兴庆府不多的存粮本来是用来南伐金城,收服寿鹿山和屈吴山时用的。如今用了兴庆府的粮食,对金城用兵日期更加遥不可及了不说,横山一带白豹城和六个军寨又丢失了,眼下他们只能盼望着金城王不要继续发兵北上才是。</p>

“陛下,臣有一言……”参知政事张明文咬咬牙,终于出列说道。</p>

“张爱卿有何良策?”拓跋仁孝用期望的眼神望着张明文,虽然后者曾经与金城王麾下黄永明谈判、被逼着稀里糊涂的将寿鹿山、屈吴山及如今靖远县、白银县和平川县诸地割让给金城王,但拓跋仁孝深知那件事情不能怪张明文,不但没有对其进行惩罚,而且这两年中还将其升了一级,成为了副相。</p>

这一方面与张氏是西夏国汉人中最大的豪族,重用张氏对占了一半以上人口的西夏国汉族有很大的安抚作用,另一方面却是这张明文本身也是颇有才能之人。</p>

所以拓跋仁孝此时看着张明文,似乎是希望他嘴里能崩出一个奇迹来。</p>

“臣以为当此非常时期,若是金城王大举发兵来犯,我大夏危矣。”张明文说出来的话石破天惊。</p>

虽然以眼下的情况来看,这只是一种可能,但是所有人无不脸色大变,拓跋仁孝强压下心中的恐惧之意,故作镇定,问道:“若金城王不顾一切的全力发兵反来犯,又该如何应对?”</p>

张明文说道:“陛下首先要下旨让卓罗军司,以及已经伤势痊愈大半,重新在横山防线执掌大局的仁多宝忠大将军,让他们保持警惕,且让他们持重用兵。行军打仗,最难预料后果,万一前线有失利的消息传来,被流民中别有用心的贼子利用,后果不堪设想!”</p>

“朕知道了,这件事枢密院立刻下达文书,以八百里快马告诫卓罗军司和仁多宝忠便是。”拓跋仁孝继续说道:“众卿尽快想一个安置流民,赈灾的法子。”</p>

张明文又说道:“可恨那些粮商,虽然官府三令五申,但依然要抬高粮价,这些灾民衣不敝体,哪里又有钱去买粮?而受灾一些大部族和一些大豪族家中积存粮食不在少数,但值此国难当头,拿出赈灾的却是少之又不少。”</p>

张明文恨声指责着,同时向殿中一些人看了一眼,他心中清楚,朝中官员都是全国各大部族和一些大豪族的代表,甚至那些粮商背后其实也是这些人。</p>

拓跋仁孝岂能不知张明文的意思,但他虽然贵为皇帝,说是西夏国的主宰,可他同样是拓跋一族有家主,若说在西夏国最大部族和最大豪族不就是他们拓跋皇族,手中掌握的粮食最多的不也是他们皇族。</p>

在所有族人几乎全部反对的情况下,亏损自家利益,免费将粮食拿出来救灾那也不可能,他能够让所有拓跋皇族不要趁机参与哄抬价格,发国难财就不错了。</p>

“陛下,臣有一计不但解决流民汇聚京师难题,而且还可将金城王大军阻挡在国门之外。”突然另外一名站在靠后位置的汉官说道。</p>

这名汉官是礼部的员外郎,名叫韩更年,出自西夏国汉人世家韩氏,比起张氏地位差了很多,自身也只是正五品的官位,平时在朝堂上很少说话,不想今日突然要献计。</p>

拓跋仁孝闻言大喜,说道:“韩爱卿有何良策,赶紧告诉朕。”</p>

韩更年说道:“陛下,既然部分流民去了金城王治下,而金城王赵谌向来注重自己在天下人心中名声,所以不但没有将流民赶出来,而且还让地方州县拿出粮食给流民食用,且将他们安置了下来。</p>

臣的意思是既然那金城王沽名钓誉,我们不如将所有流民赶向金城王治下,这样一来,既解决了流民的问题,又将流民的难题交给金城王,消耗他们粮食和精力,让他们无暇出兵犯我大夏。”</p>

拓跋仁孝闻言,顿时眼睛发亮,说道:“韩爱卿此策甚妙,而且是一举两得。”</p>

张明文略一犹豫说道:“陛下,我大夏百姓受灾之后赶往敌人治下,这让我大夏国千万百姓怎么看陛下和我大夏朝廷,定会让陛下和朝廷失了民心,而让我们的敌人金城王得了民心。臣认为此举不妥……”</p>

拓跋仁孝冷哼一声,说道:“你认为不妥,那你说你有何良策。你若是能够说出比韩更年所言更好良策,朕自当按照你所言去施行。”</p>

张明文涨红着脸,一时无言。</p>

有部分党项族官员也隐隐感觉有些不妥,但是又想不明白具体不妥之处是什么,所以最终便欲言又止。</p>

……</p>

……</p>(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网址: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