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1章 借百姓耳目,成清明盛世!(1 / 2)

回到大明当皇帝 浩萌 1299 字 2023-01-05

</p>

“以天下百姓为眼,监天下官员之罪!”&lt;/p&gt;

这十四个字惊到了刘伯温,只见他双眼就是陡然一亮。虽然他此时还不知道朱棣具体的做法,但是把天下百姓当成是朝廷的耳目,这可是亘古奇闻啊!&lt;/p&gt;

至少,刘伯温是不曾想到过这些的。&lt;/p&gt;

大明之前调查贪腐的一些官员,最多的渠道还是折子,再不济把那些匿名的探子也算上才有个根据。可是这些手段都不能奏效,调查出来的也不过就是些小贪小腐而已,真有大案子,往往都是等有人在京里告了御状之后,他们才知道的!&lt;/p&gt;

所以,这样的办事效率低下自然是不用说的,最头疼的还是更多的朝廷官员默许这样的程序是合理的。满朝上下,没有一个人认为应该做出改变。&lt;/p&gt;

这才是最致命的地方!&lt;/p&gt;

山高皇帝远的地方贪腐问题,历来都是朝廷的疥癣之疾。京官做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有锦衣卫看着,天子脚下他们做这样的事情,即便是有,也不敢太猖狂。可是,在那穷恶的山野之中,这样的事实,就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了。&lt;/p&gt;

都察院的官员毕竟有限,每个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还有刑部和大理院,也都是针对京都,在长安之外更加偏远的地方,自然就是望尘莫及了。&lt;/p&gt;

所以,很多时候,不是刘伯温他们不想好好的调查,眼下大明的疆域实在是太广博了,幅员辽阔,天南海北的走。光是知府一级的官员,就是数以万计了,跟不用说县令了。刘伯温即便是想要处理这些事情,也是有心无力啊!&lt;/p&gt;

总不能让他一个都察院御史,拖着自己日渐老矣的身躯把大明每一寸土地都走了遍吧?即便是真这么干,这事儿做起来也是难度极大,根本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了的。&lt;/p&gt;

所以,这其实也是刘伯温一直以来比较头疼的地方。&lt;/p&gt;

刘伯温曾经也想过,这样的问题,该是用什么样的办法处理,才能是最合适的。可是现在,朱棣的一句话,就好似醍醐灌顶一般,瞬间就让刘伯温的头脑清醒了,脑洞陡然大开!&lt;/p&gt;

之前的治理,从来都是一个思路,都是从上往下的使劲儿,效率自然就是低的。有告御状这样的事情,就说明百姓们也是明事理的,也是有诉状的能力的,所以,不妨就给他们做一条民告官的道路,让百姓们能有声冤诉状的渠道。&lt;/p&gt;

一方官员的好坏,百姓们自然是最清楚的。所以,只要是能把这些百姓们发动起来,那朝廷肃正官员队伍的能力岂不是与日俱增?&lt;/p&gt;

想到这里,刘伯温连忙就看向了朱棣,说道:“敢问陛下,陛下准备如何实施?”&lt;/p&gt;

其他的官员也想到了这一点儿,此时也是双眼发光的看着朱棣。&lt;/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