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段鹏深深明白,火绳枪在战场上的局限性。如果是对付步兵,还不会显出多少不足之处。但是如果面对的是阵型分散的骑兵冲击,那火绳枪就不堪用了。
因为,火绳枪从点火到激发,整个过程需要几秒钟时间。而士兵并不知道引线具体会在什么时候燃进枪膛药室,因此点火之后,就必须持续的进行瞄准,对移动的目标进行锁定追踪。
这种程度的瞄准和追踪,对付移动速度不快的步兵,还有用。对付突然冲击而来的骑兵的话,那就很难做到精准射击了。这一点,可不是段鹏凭空杜撰出来的。而是有着一些切实的事例,做为他理论依据的支撑的。
在段鹏出生的位面,曾经的大明朝也曾大规模放弃冷兵器,而改用火绳枪这一类的武器装备。然而,当他们这样的火器装备,在面对高速冲击而来的塞外骑兵的时候,却往往很难有出色的表现。而且骑兵速度很快,明朝军队往往在看到敌人之后,只有机会发出一两抢,敌人就冲到面前了。
而由于明朝放弃冷兵器之后,相应的也放弃了近距离格杀的严格训练,也导致火铳队在受到敌军骑兵接近之后,很容易成建制的奔溃掉。
段鹏就是基于上述认识,才想着革新一下火铳的技术,使之变成真正意义上,扣动扳机就能射杀敌人的枪支。
诚然,段鹏不是搞机械研究的材料。但是他因为有了别人所没有的见识,所以他能提出一些惊世骇俗的方案,至于具体的解决办法,就要依靠他的那些工匠,特别是王铁匠的努力了。
当然,除了燧发枪之外,段鹏甚至也提出了一些后膛枪的研发思路。只不过,这个时代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技术,决定了他们新军,短时间是不可能研制出合格的后膛枪的。因此,段鹏也明白,自己的建议,仅仅只是一个建议罢了。
这种建议,也只能是给他培养起来的工匠们,种下一颗努力钻研科学技术的种子,至于什么时候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了,那就不是段鹏所能决定的了。
想到了这些,段鹏决定还是到火器制造处下属的工厂车间去看看去,他很想了解一下,燧发枪的研制,到底进展到了什么程度。如果有必要,他也会根据情况,给予那些研究者一定的方向指导。
离开了新军军部之后,段鹏让一卫兵去通知王铁匠,让他赶到火器生产车间去和自己会合。不过,当段鹏来到生产车间之后,却发现原来王铁匠一直呆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