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叫停养老(2 / 2)

“谁敢闹事,别怪本官不顾及私情,定惩不饶。你们将手中的粮食放下,把粥棚的人放了,现在就可以回去跟其他人说。有意向者,半个月之内到兵马司来报名。”</p>

谁都知道,杜修明这算是仁至义尽。兵马司逐渐完善机制之后,急需用人,譬如这粥棚里舍粥的人,漏泽园、安济坊都需要大量人力。招揽这些军户在城外为兵马司效力,比招揽那些街上的无业流民要更加靠谱。</p>

兵马司设立工坊,生产的产品成本价卖出去,小赚一点,能够为兵马司回笼钱粮,于是就能长久维持这套养老机制。而那些产品,杜家的商铺,自然能率先买来。肥水流入自家田地,这才是杜修明的考量。</p>

三斗米四十文钱,这七个字很快便传遍了京城。这点东西,放在普通人家里,都算不得什么。可这点东西,却又能托住普通百姓的底,足够让一个年老之人能吃得上饭,不至于被儿孙嫌弃。这种安全感是百姓最缺的,整日盼望的事情。</p>

虽然这还只是杜修明的一句话,可京城百姓已是传言,太平盛世正要来了。杜修明是天子点的武状元,大街小巷,百姓无不称颂当今天子。宫外的这些声音,飘进了宫里,朱厚熜自然是高兴的。一天到晚念叨着,朕有杜修明一人,天下大事无忧。</p>

可内阁听了这话,就不太高兴了。天子选任内阁,内阁对天子负责,也就是为天下百姓负责。可如今天下百姓都念你杜修明的好了,谁还记得有个内阁?杨廷和这等人,更是看不得了。</p>

这一日,杨廷和写了票拟,看着内阁里蒋冕、费宏两人,道:“敬之、子充啊,都歇一歇。这些日子,大家都辛苦了,先帝捣鼓出来到底坑洞,补上了些,大明这艘大船,一时沉不下去了。对了,毛纪、姚镆去兴济县查案,也有些时日了,为何还未回来?”</p>

蒋冕、费宏皆是停下笔,笑着道:“兴济县的案子大,又牵扯到了张家,自然要仔细查一查了。再者说,朝廷最近能办下这么多事,全靠着毛阁老镇在兴济,仿佛拿捏住了张家的把柄。张家这些人老实了,事情才办得了。”</p>

杨廷和微微点头,但二人说的这话,他是不乐意听的。合着杨某人在朝中殚精竭虑办事,到头来功劳就成了毛纪的了?杨廷和不计较这些,却想到了杜修明,开口道:“敬之,杜修明那小子,最近在京城颇做了几件大事。”</p>

蒋冕面露一丝尴尬,摇头道:“阁老,那小子是有些闹腾。本来将兵马司的税收上来,京城治安好了,还弄了居养院、漏泽园、安济坊,可办了几件好事之后,那小子便越发的没规矩了。最近听说,他要给军户发养老钱粮。天下不患寡而患不均,他这样弄来,迟早天下百姓都要让朝廷养老,到时候钱从哪里来?”</p>

费宏颔首道:“阁老,这个杜修明拿朝廷钱粮,去为自己博一个爱民的名声。关键是,想他这样,朝廷也不好制止。否则,他的名声捞到了,朝廷却承担这骂名。他不是有钱没处花么?那好,朝廷正欠了那些老军户半年的军饷,刚好让他拿钱。”</p>

杨廷和对费宏的主意,颇为满意,回到:“就这么办,核算京中缺了多少军饷,让他在半个月内筹集五十万两军饷。正事不办,专门去办这些歪门邪道。除四霸的事情,那小子是一直拖着。”</p>

蒋冕这时却道:“阁老,这您可冤枉了。那小子非但没有拖着,而且早已是计划好了,我这里才刚接到他的奏报。阁老,他眼下在京城闹腾,不仅是为了给自己博名声,还是为了转移京城四霸的主意。他的下一步,恐怕就要去查楚王的产业了。”</p>

内阁等着钱用,听到杜修明开始准备“抄家”了,杨廷和才缓了口气:“半个月,若是能将这些要紧的空全都填上,就算他闹出天大的事情,都由内阁担着。敬之,你去告诉杜修明,让他立即听了军户养老钱粮的事情,先筹集军饷。”</p>

“只要发了军饷,那些老军户便不记得这一茬了。他的心是好的,但要缓一缓,天下不知还有多少壮年人要饿死,朝廷养不活这么多老人。”</p>

杨廷和回到,但他心里却还藏着一件事,那就是大明投资钱庄的事情。杨廷和不愿看到,由杜修明握住了这么多军户的钱袋子。如果杜修明真这么办了,那一个军门大獠便出现在了朝中,这对他内阁可是一个极大的挑战。</p>

杜修明自然不知杨廷和对他提防起来了,他得到的只是蒋冕一纸五十万两的催款单。</p>(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网址: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