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跟着杨一清,在宫里走过几条巷子,来到了宫里一处偏僻的衙门。杨一清年纪大了,在京师又鲜有亲友。天子为了体恤帝师,特下恩旨,拨一个地方给杨一清作为起居之用。平日里过来值经筵,也方便许多。</p>
小衙门不打,外面一个前院,种着兰花,摆着椅子。里面正堂,则是摆着长桌,乃是处事的事情,两旁是卧房、书房。</p>
杨一清将杜修明请到书房,简单收拾了一下桌面,笑道:“修明,世上之人,能将圣贤之书,读得滚瓜烂熟者无数。但能将圣贤的话,拿一句用到实处者,实在是太少了。就如老夫,空读诗书破万卷,遇事则无半点计策。”</p>
杜修明刚要给杨一清回点面子,却见杨一清摆手道:“你不用替老夫说话,老夫如何,自己清楚。”</p>
这时候,院子里的衙役,将炭火、茶叶、水端过来。杨一清十分顺畅地将泡茶的工艺一步步完成,丝毫不见老态,甚至还有一点炫技的想法。古时候,泡茶也是文人经常“雅斗”的项目。</p>
喝着茶,杨一清又道:“方才修明说,虽然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事情,却不知对错,更不知是否与圣贤的话相合。老夫告诉你,圣贤的话是不会错的,凡是利国利民的事情,便都是圣贤的主张。修明,你做的那些事情,尽管去做便是。”</p>
从杨一清的眼神之中,杜修明似乎看出来了一丝“言不由衷”。在这个时代,孔孟是一杆大旗,不论如何不能倒。要做违背圣贤的事情,也只能用圣贤来重新解释。</p>
杨一清的这个意思,似乎是在让杜修明尽管去做事就行了,至于为这些事情背书解释的事情,就交给他了。</p>
杜修明郑重地站起来,拱手道:“杨学士一片为公之心,下官真不知说些什么是好了。下官的确有不少主张,应当是于国于民皆有利的,可一旦做出来,又将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若是有杨学士帮着说一两句,那下官才能放手去办。”</p>
杨一清摆了摆手道:“你过于看重老夫了,可以替你说话。但这些事情,不是说理说对了,别人就会同意的,最终还是利益,得靠你去平衡。当然了,老夫可以帮你这个忙。眼下老夫有两件事要问问,或者说请教。”</p>
“下官不敢。”</p>
“坐着坐着,喝茶嘛。”杨一清继续道:“先是实事求是四个字,你说过这是你为人处世的四个字。其次,就是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一句话,老夫颇为感兴趣。于是,老夫就想问问你这两件事。”</p>
“唔……这个嘛。”杜修明心里发愁,如何才能跟杨一清说清楚这些呢?想了想,他道:“那还是先从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说起吧。圣贤说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故朝中诸位,都不注重身体健康。但说到底,身体才是一切,要是三天两头生病,那就什么事情都办不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