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这黄轩,受荀令君保荐入朝面圣,又得到曹操委以重任,不会已经成了曹操的人吧?若是他把那日在甄逸院中发生的事,转告曹操,曹操未必不能从中觅出一些破绽?”
王子服谨慎提了一句,却让董承瞬间脸色大变。
“黄轩此子……到底知道了多少咱们所密谋一事?”董承四处扫了几眼后,声音地城的询问道。
“董骠骑放心,当日我等只是说的含糊其辞,并没有明言细节,而且……上蔡令甄逸有一颗为国尽忠之心,有他压着这小子,应该不敢肆意妄为。”吴子兰自信的道。
“知人知面不知心,以他在朝堂上的胆大妄为,你觉得他会对甄逸言听计从?”董承神色不善的摇了摇头。
事关重大,一旦泄露,那可是抄家灭门的大罪。
“董骠骑,量这黄轩也只是一个黄毛小儿,咱们大可招揽一二,此人有了在汝南便宜行事的权力,若能吸纳过来,能给咱们谋划的大事,带来极大助力,不如请董骠骑约他见上一面……也可探明他的内心?”
对于一旁王子服的提议,董承倒是并没有直接表态,想了一会后,他才小心翼翼的道:“一切,都等晚上,本官密见陛下之后,再做打算。”
……
出了皇宫,黄轩正要尽快返回别院,今日黄轩在金殿上的表现,过于顺利,使得他有些心中不安,不过前脚刚刚踏出皇宫大门,就被早已等候在一旁的大司农郑玄,给一把拽住了。
郑玄,字康城,北海郡人氏。
这位可是当世大儒,一等一的经学大师。
此人曾随汉末著名的经学家马融学习古文经,后来外出游学十多年,把握经书的源流,辨析学术,考溯源流,花费了很多精力整理篇章,条贯篇目,确定编排。
为此,他搜求各家学说,仔细考订异同,进行归纳和判断,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注疏有《毛诗》、《周易》、《论语》等儒学经典,家藏经籍逾万卷,多以儒家经籍为主。《后汉书·郑玄传》称其“所好群书,率皆腐敝”。
郑玄囊括大典,综合百家,遍注群经,将今、古文界限打破,达到了经学的融合与统一。郑玄所注经书,代表了汉代学术的最高成就,被称为“郑学”,对后世经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尤其这几年,蔡邕、卢植相继去世,郑玄已成了当世最具声望的大儒。
对于郑玄来说,他年过七旬,这次受朝廷征兆入侍,并非心愿所在。
在这之前,他也曾多次婉拒过朝廷的任命,可惜曹操需要有大儒支撑起许都朝廷的名望,多次征兆郑玄入士,迫于无奈,郑玄也只能前来做了这个大司农。
他本打算走一走过场,等过些日子,便以年事已高为由,辞官回乡养老。
然而今日在金殿之上,居然听闻会稽那边出现了一年三熟的谷物,顿时心中为之所动。
当世大儒,心系天下,而对于当前来说,最重要的无非就是能吃饱活命的粮食而已。
所以顾不上年迈力衰,郑玄在皇城外等了许久,才等到姗姗来迟的黄轩,自然,也不可能任由他轻易离开了。
司农领天下钱谷,以供国之常用。
大司农下辖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丞,分别负责掌理粮食库藏,物资供应,物价调节,国库出纳,皇帝亲耕田等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