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上元节(下)(1 / 2)

回到贞观当太子 苍笙 1269 字 2022-12-20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对于杜荷这种恶作剧的想法,众人实在不知该说什么才好,不过考虑到这种小孩的玩笑孔大人应该不会在意,便跟着杜荷一起看向孔颖达的这只灯笼。

素色的灯笼下垂着一根纸条,众人拿起一看,上面写道:“‘约法三章’射《论语》一句。”

在此再唠叨一句,李承乾前世学的是中文专业,这个专业枯燥的很,这种枯燥不仅在于专业内容,还在于那些老师。

中文系的老师大部分都是五六十岁的老学究,偶尔有几个年轻的,也是老学究教出来的。

他们能想到的活跃课堂气氛的方式实在有限,李承乾四年大学,就遇到了两种,一种是作诗,一种就是猜谜。

不同于作诗,猜谜需要的时间很短,于是很多的老师都喜欢用这一招。

李承乾大学四年,记住的谜语着实不少,所以说,猜谜这件事对于李承乾来说一点挑战也没有。

看到谜面的那一刻,李承乾就已经知道答案了,不过看到其他人冥思苦想的样子,他就打消了说出答案的想法。

猜谜这种事,相比于猜不出来答案的不甘,更让人讨厌的是当有人还不知道猜不猜得出来的时候,你就把答案说出来了,这会让当事人觉得是你夺了他的机会,心胸小点的怕是因此就恨上你了。

李承乾当然不怕他们几个会恨自己,但是他也绝不会多嘴多舌,说不定过一会儿他们就猜出来了呢?

趁着众人思考的机会,李承乾抬起头看着周围的几个灯笼,想找找看有没有自己没见过的谜语。

李承乾这边正在找着,就听那边几个人急道:“猜不出来啊!这到底说的什么啊?《论语》那么多字,谁知道他说的是哪一句啊!”

杜荷也是满脸的黯然,显然一点头绪都没有。

李承乾走了回来,问道:“怎么?都没猜出来?”

“殿下难道猜出来了?”房遗直问道。

李承乾点点头,看着杜荷问道:“约法三章是谁提出来的?”

杜荷想也没想就说道:“汉高祖刘邦啊。”

“汉高祖与民约法三章,朝廷行事有律可循,国家才能昌盛。《论语》中说到国家要有律可循的句子有哪些?和刘邦有关的又有哪些?”说道刘邦的“邦”字,李承乾故意加重了语气。

“和刘邦有关?国家要有律可循?”杜荷虽说有些不学无术,但好歹也是宰相之子,《论语》还是记得很清楚的,想了一下就明白过来,恍然大悟道:“是‘邦有道’!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对不对?”

李承乾点点头,算是承认了,杜荷连忙手舞足蹈的去找鉴证官,将这个灯笼取了下来。

提着灯笼,杜荷志得意满的走在众人前面。

看着他这个样子,程咬金的二儿子程处亮用手肘捅了一下身边的秦怀道(秦琼之子):“你看杜小子那样子,好像是他自己猜出来的一样。如果不是殿下提醒,他还不知道要猜到什么时候呢。”

秦怀道倒是很看得开:“等会我们也拜托殿下帮我们猜一个就是了,反正以你我的脑子,估计猜谜这事是没什么指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