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姓名?”
“唐庶。”
“家住何地?”
“长安,宣平坊。”
“年龄。”
“二十。”
负责记录的书吏抬起头来看了看李承乾。
李承乾在外一年多,皮肤粗糙了些,晒黑了一点,也结实了不少,加上从小营养好,长得挺高。
不过再怎么变,真实的年纪摆在那,此时看上去也就十六七的样子,书吏心中难免怀疑:“身份文书,拿出来我看看。”
李承乾掏出身份文书递过去,上面分明写着“隋大业十年三月癸酉生”,到今年正好二十岁。
那兵士将身份文书还给李承乾,继续问道:“家中可有亲人?”
这个问题就是为了战士如果战死沙场,找个收尸的,以免做了孤魂野鬼。
“父母双全,还有两个弟弟。”一般情况下,募兵还是有一定的准则,如果是家里的独子,军队是不会收的。
“好了,拿着这个牌子去那边等着,一会儿有人带你们走。”书吏在纸上记录了一下,扔过来一块破旧的木牌,指着城墙底下对李承乾说道。
李承乾拿着木牌走过去,和周围的人随意聊了几句。之后又有一些人拿着木牌走了过来,大约有三十多人的时候,来了一个穿着什长军衣的兵士,带着众人向着城外的临时搭建军营走去。
李承乾不是第一次来军营。以往奉旨巡防,也到过长安周边几个卫军的营盘,不过以前李承乾所到之处都是前呼后拥,看到的也都是下面人提前准备好的,哪有现在这种近距离接触军队的机会。
眼前的军营是临时搭建的,没有战时那么严整,但也颇有几分气象,寥寥十几顶帐篷,摆放的秩序井然。
由于不在战时,营中守卫也不严谨,只有门口站了两个兵丁。看营地的样子,应该是个百人队,专门派往各州县募兵的。
此次战事紧急,李二陛下特许军队跨过州县,自行募兵,所以才有了这番景象。
这次军队自行招募,在地方稍加考核便统一送往大营,再训练一些时日就派上战场。
可以预见,把这些没经过什么系统训练的新兵派上战场,损失绝不会小,可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突厥和吐谷浑同时来犯,留给大唐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
有事则长,无事则短。
转眼间已经过了一旬的时光,经过了简单的训练,新招募的士兵被带往李元吉的大营所在,实在不合格的只好让他们回家去了。
并州城离李元吉的大营并不远,众人连夜赶路,头一天卯时出发,第二天辰时就看到了大军的营盘。
此次抗击突厥,李元吉带了十多万兵马,加上幽州罗艺的十万兵马,总共二十多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