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将自己这两年的经历挑些有趣的讲了一番,引得众人连连惊叹,恨不得马上回家收拾包袱出门闯荡一番。
故事没讲多久,李二陛下就带着后宫众人到了,同来的还有常年不出门的贤王李建成和刚刚升格为靖王的李元吉。
满朝文武都没想到这两人会出现,李建成常年不出门就不说了,李元吉也是向来不参加朝中各种宴会的。
【怎么陛下突然把他们两个请来了?】
他们当然不知道这两人根本不是李世民喊来的,而是自己来的。
李承乾将近两年没露面,朝中不少大臣都生出了不该有的心思,李建成怕有人借着这次机会给李承乾难看,特地拉着李元吉来给李承乾站台来了。
这些都是李元吉和李承乾说的,一向不喜欢这种宴会的李元吉待的浑身难受,干脆就直接坐到他的身边找他聊天。
一番虚礼之后,李二陛下站起身来训话,无非还是那些打了胜仗之后的场面话。
等到李二陛下说完,众臣一阵马屁拍过去,李二陛下捋着胡子,满脸惬意的听着臣子们对自己的歌功颂德。
这个时候可不会有人出来煞风景,就连一向没什么好脸色的魏征都满面春风的端着酒杯自斟自饮。
酒过三巡,礼部一位侍郎突然道:“陛下,如此良辰美景,岂可无诗?臣斗胆提议,诸位大人皆作诗一首,作不出的,便自罚三杯。”
李二陛下此时已有些微醺,听了这提议,点头道:“便依卿家所言,作的不好的,罚酒三杯,作的好的,朕不吝赏赐。”
既然陛下发话了,众人便开始搜肠刮肚的想词,七拼八凑的短时间内也能凑出一篇,实在凑不出倒也豪爽,自罚三杯了事。
众人一首接一首的作诗,酒宴气氛一直维持的不错。
月上中天,突然站起来一人,说道:“此次对战突厥,太子殿下厥功甚伟,当此佳宴之际,殿下何不赋诗一首,以为纪念。”
来了!
一直冷眼旁观的李建成举到嘴边的酒杯一抖,差点将杯子里的酒洒出来。
虽说太子自小聪慧,此次对突厥一战,更是智勇双全,可是作诗这方面还真没人知道他到底怎么样,毕竟作诗这回事更多的是靠的天分,后天努力什么的作用不大。
李建成仰头喝酒,借着机会眼睛扫了一眼李承乾那些弟弟们坐的地方,只见越王李泰眼角含笑,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显然这事和他脱不了干系。
只怕李承乾作诗之后,他便也要出来作一首,借机压李承乾一头。
正准备给李承乾示意,那边李承乾已经搭话了:“既然崔大人想听孤作诗,那也不能让崔大人偷了闲,劳烦崔大人替孤斟酒如何?”
说话这人李承乾认识,名叫崔志成,清河崔家的人,中书侍郎岑文本的手下。
如此一来,崔志成这番举动出自谁的示意就不言而喻了。
在场之人大多都不知道,可是身为穿越者的李承乾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个岑文本就是李泰手下头一号的智囊。
李承乾话音刚落,崔志成倒也干脆,走上前来,提起酒壶给李承乾满上了,李承乾端起酒杯,沉吟了一下。
他当然不是在考虑怎么写,而是在想抄哪一首比较好,手握《全唐诗》的李承乾在“作诗”这方面称第二,如今的大唐就没人能称第一。
不过眨眼功夫,李承乾就想好了,转着手中的酒杯,曼声吟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说完,一仰头,将杯中美酒一饮而下。
群臣一愣,细细品味一番,尽皆叫好。
李世民也哈哈一笑:“没想到太子竟有如此文采,孔卿功不可没呀。”
身为太子太师的孔颖达站起身来,行了一礼:“太子殿下天纵英才,臣不敢居功。”
李二陛下摆摆手:“纵使天纵之才,没有名师教导,终究也会明珠蒙尘。孔卿等人教导太子有功,赏百金。”
孔颖达带头,几位太师太傅跪在地上:“谢陛下。”
席上依旧热闹,不过经此一事,话题大多转移到了太子身上,所有人都在称赞太子才华横溢。
在这其乐融融之时,只有少数有心人注意到越王李泰安静地坐在位子上,脸色很冷。
李承乾一首《凉州词》技惊四座之后,酒席很快就散了。
李二陛下带着后宫众人先走,看到李承乾没什么事,李建成也要走,李承乾连忙起身相送。
这几个正主一走,剩下的便作鸟兽散了。
李承乾和李建成、李元吉一路,路上随便聊了聊,将二人送出宫后就径自回了东宫。
喜欢回到贞观当太子请大家收藏:()回到贞观当太子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