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这种现实的问题面前,圣明如李二陛下,也只有低头认怂的份。
见皇帝老子愁眉不展,李承乾善解人意的说道:“父皇,儿臣有一个法子,能在数年内解决朝廷官员不足的问题,更能在日后源源不断为朝廷提供官员。”
李二陛下有些意外地看着李承乾:“你又想到什么鬼主意了?”
李承乾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道:“不知父皇还记不记得前两年孙道长开设的那个医学院?”
“这朕倒是记得,不过这两年好像都没什么动静。”李二陛下不知道李承乾为什么突然说起医学院的事。
“孙道长这两年一直潜心于医学院的事,如今已培养出良医数百人,足够关中使用了。”
李承乾的语气有些兴奋,身为穿越者的他当然明白,数量足够的合格医生会给社会发展带来多大的帮助。
李二陛下也高兴不已:“此话当真?如此真是一大幸事。不过这和招贤纳士有什么关系?”
长久以来的固有观念让李二陛下以为李承乾所谓的“法子”是什么招贤纳士的新手段,他可想不到后世有位名叫朱重八的皇帝创造性的开辟了自己培养官员的路子。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后手,朱重八才能一边杀的人头滚滚,一边还能维持各级官府的正常运作。
见皇帝老子还不明白自己的意思,李承乾只好直截了当的说道:“父皇,儿臣以为,既然医学院能够培养出如此数量的医者,朝廷何不如法炮制,设立一个专门培养官员的地方?”
李二陛下先是眼前一亮,紧接着就沉吟起来,目光闪烁不定。
片刻之后,李二陛下叫来内侍,吩咐道:“去把孔颖达,颜师古,虞世南几位大人找来。”
到底是做皇帝的,和朱重八一样,李二陛下在明白了李承乾的意思之后第一个想起的地方也是国子监。
国子监的监生大多都是官员勋贵的子嗣,这些人日后本就要进入官场,由他们来承担这个任务自然再合适不过。
很快,孔颖达几人就在内侍的引领下走了进来。
等到李承乾把自己的计划和几人说过一遍,李二陛下就有些迫不及待地问道:“诸卿以为太子的建议如何?”
几人交流了一番,最后由国子监祭酒孔颖达开口:“臣等以为太子殿下的建议本身没有问题,只是若此事由国子监一力承担,臣等恐将来天下人会有所物议。”
孔颖达的这种顾虑不是没有道理。
毕竟这天下有资格进国子监就读的人少之又少,那些没办法进国子监的人看到国子监的监生如此风光,再想想自己十年寒窗,心里能平衡才怪。
中国自古就很忌讳吃独食这种事,历来吃独食的人都没什么好下场,孔颖达不觉得自己等人会例外。
李二陛下的目光转向李承乾,显然是想看他有什么解释。
喜欢回到贞观当太子请大家收藏:()回到贞观当太子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