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冠礼(1 / 2)

回到贞观当太子 苍笙 1377 字 2022-12-20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上元节之后就举行了贞观七年的科举,无数文人士子云集长安,为了那龙门一跃的机会而努力。

不过这些和李承乾没什么关系,身为李二陛下的儿子,就算一事无成,也能荣华富贵的度过一生,更何况李承乾还是储君。

只是因为许多东宫属官被抽调去协助科举,使得东宫的授课不得不暂停。

李承乾每天的任务除了处理六部送来的公文以外,就是负责教导李治的学业。

每当这个时候,被李治讹去不少好东西的李承乾总会借机修理一下这个鬼灵精的弟弟。

被欺负了的李治也不去找长孙皇后诉苦,而是自己千方百计找机会再从李承乾那里捞点好处。

时间在两兄弟的相爱相杀中飞快流逝,很快就到了二月初十。

……

二月初十,是钦天监选出来的给李承乾行冠礼的日子。

本来按照李二陛下的意思,二月的时候正是春耕的时节,为了不影响百姓耕作,想把冠礼改在十月份。

可是考虑到这样一来李承乾的婚事就要拖到明年,这才在长孙皇后的建议下维持原状,按照钦天监选的日子给李承乾行冠礼。

李承乾前世在网上看到有人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同时也为了装13摆阔,搞什么及笄礼,冠礼,动不动就花上好几百万。

当时看着还挺唬人的,可是真到了大唐,才知道那简直是小孩子过家家般的可笑。

华夏华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曰夏。

怎么可能是后世那种随便找几个人充充场面,搞点花里胡哨的东西就能代表的。

一直到行冠礼的时候,李承乾才知道李二陛下为什么会担心影响农时,这特么简直太繁琐了!

作为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并一直延续发展至今的礼仪之一,冠礼的琐碎和刻板程度远超李承乾的想象。

举行冠礼前的第三天,钦天监按制要通过占卜的方式从几个候选人里选取为李承乾加冠的“主宾”。

李承乾加冠的候选人只有李建成一个,这个流程也就是作为一个形式走了一遍。

举行冠礼的头一天傍晚,李二陛下要带着李承乾和他的几个兄弟到太庙,在祖宗的见证下和作为主宾的李建成约定第二天行冠礼的时辰。

这个在李承乾看来小的不能再小的程序,居然花了足足三四个时辰才完成。

等到众人从太庙出来的时候,月亮已经升上了中天。

……

冠礼当天一大早,睡了不到四个小时的李承乾就被内侍唤起来,一番梳洗准备。

这个时候就不是平常的打扮了,而是要装扮成小孩子的样子,穿着一身素服,头发垂散下来。

李承乾这边梳洗打扮,另一边宫里的内侍按照冠礼的要求把需要用到的器具都陈列在太庙。

等到这一切准备都好了,李二陛下才带着李承乾和他的那几个兄弟还有前来祝贺的文武百官各就各位。

李承乾作为大唐的太子,他行冠礼,在京的官员谁敢不来祝贺?

这一天,长安城内所有衙门的官员一个都不在,政务基本上相当于停了一天。

要知道以往就算放假,每个衙门还是会留下一个主事的人,今天可没有。

上到宰相,下到巡街的小吏,全都跑去太庙见证李承乾的冠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