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杜如晦之死(2 / 2)

回到贞观当太子 苍笙 1281 字 2022-12-20

隋朝取代周朝后,杜如晦的祖父杜果在隋为工部尚书、义兴公,父亲杜咤为隋朝昌州长史。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杜如晦投靠李唐,成为李世民帐下重要的参谋,与房玄龄一起,参与谋划玄武门事变,事成之后功居首位。

李二陛下登基以后,杜如晦受封蔡国公,以兵部尚书之身行宰相事,选拔人才,制定法度,为大唐的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被世人称为贤相。

时人对于杜如晦多有赞颂,因“房谋杜断”和杜如晦齐名的房玄龄曾经说过:“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才也。”

就连李二陛下说起他来都是赞不绝口:“或材推栋梁,谋猷经远,绸缪帷帐,经纶霸图;或学综经籍,德范光茂,隐犯同致,忠谠(音同党)日闻。兵部尚书检校侍中蔡国公杜如晦,识量清举,神彩凝映,德宣内外,声溢庙堂。”

不仅如此,杜如晦的才具品识一直到近代都为人津津乐道,一代奇人曾国藩就曾经说过:“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最难,自周汉以后,罕见德传者。立功如萧、曹、房、杜、郭、李、韩、岳,立言如马、班、韩、欧、李、杜、苏、黄,古今曾有几人?”

......

在原来的历史上,杜如晦在贞观四年就病逝了,李二陛下特地因此废朝三日,追封杜如晦为司空,莱国公,谥“成公”,贞观十七年画像凌烟阁。

这一世因为李承乾的出现,把孙思邈留在了长安。

有了这位大唐第一名医时时看护,这些开国功臣的身体都比历史上好了不少。可是人力有穷时,杜如晦终于还是没跨过贞观七年这个坎儿。

前两个月的时候,杜如晦因为身体不适,向李二陛下申请辞官。

李二陛下虽然同意他致仕,却吩咐民部依然按照以前的官职给发放俸禄,并且多次派遣太医院的太医给他诊治,希望有一天他能再次回到朝堂上。

本来前两天的时候杜如晦的气色已经好了不少,眼看着就要痊愈。谁知道今天下午病情突然恶化,还没等到太医赶到,就这么撒手人寰了。

李承乾一行人紧赶慢赶的回到城里,到了蔡国公府的时候李二陛下已经到了,正一脸悲戚的待在院子里踱步,房玄龄等人围在他的身边安慰他。

看到李二陛下,众人连忙行礼。

“儿臣参见父皇。”

“臣等参见陛下。”

李二陛下摆了摆手:“行了,无须多礼。杜荷,你赶快去换身衣服。你们几个都去给杜卿上柱香。”

“儿臣遵旨。”

“臣等遵旨。”

事出突然,杜如晦的灵堂都还没搭设好。

灵床上摆放着一具棺材,杜如晦神色安详的躺在里面。

杜如晦的长子杜构跪在杜如晦的灵位前,一脸哀容的和前来吊唁的众人打着招呼。

看到棺材里杜如晦的容貌,李承乾也说不清楚自己心里到底是什么感觉。

还在秦王府的时候杜如晦也曾经做过李承乾的老师,和孔颖达、虞世南那些老夫子不一样,杜如晦从来不会拿着一本书让李承乾死记硬背。

很多时候他会给李承乾讲一些历史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来教李承乾一些治国的手段。

正是因为这些,李承乾对于杜如晦有着不同于其他老师的亲近之感。

喜欢回到贞观当太子请大家收藏:()回到贞观当太子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