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所有人都到了,李承乾先是表扬了一番众人的能力,然后便询问起灾情。
事实就像李承乾想的一样,现在各地受灾的情况并不是太严重。可是天气越来越热,看老天的意思短时间内也是不打算下雨了。
如果这两个月找不到稳定的水源,到了天气正热的时候,没有水喝的百姓只能背井离乡,逃荒去了。
有了上次救灾的经验,李承乾在来之前就向李二陛下讨到了调动河南道几个折冲府府兵的圣旨。
当下便派人拿着自己的太子印信和李二陛下的圣旨,前去调动兵马,河南道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挖井运动。
挖井的主意不是没人想过,只是这些折冲府兵都是国家的兵马,这些地方官没有权力调动,就凭着州县的那些衙役,挖到下辈子也没什么用,所以就没人提出这个建议。
现在有了李二陛下的圣旨,自然是没有什么顾忌了,有了这些府兵的加入,挖井的速度顿时快了起来。
这些府兵都是当地人,就算没人看着,一个个也是卯足了力气,干的热火朝天。
......
虽然挖井的命令及时传达了下去,可是除非把整个河南道挖成筛子,否则以那些井的水量,是无论如何也不够用的,可以说河南道大部分地区今年是注定没有什么收成了。
想到这一点,李承乾干脆放弃了今年河南道的农业生产。
一边吩咐下面的官吏做好挖井的工作,一边严令黄河沿岸各州县,趁着这个机会安排人手整修黄河河道。
......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可是这条母亲河却并没有被我们保护好。
黄河两岸前后总共经历过三次滥垦,第一次是在秦汉时期,第二次是在明朝,最严重的一次是在满清统治时期。
可以说就是这三次没有节制的滥垦,尤其是最后一次,波及到了从陕西一直到蒙古南部的一大片区域,使得黄河两岸的生态严重失衡,水土流失严重,才导致后来黄河几乎每年都要发一次水灾的惨剧。
虽然还没有经历明朝和满清的两次严重的破坏,但是秦汉时期的屯垦已经有些影响到黄河两岸的生态了,再加上前隋在洛阳大兴土木,黄河两岸的植被也耗损了不少,所以这几年河南道几乎年年干旱,曾经富饶的中原大地越来越贫穷。
虽然李承乾知道自己和这些官吏说生态平衡啊、保护环境啊什么的,他们肯定不懂,不过这丝毫不影响他们执行李承乾的命令。
有了官府的命令,百姓们做起事来也有了方向,在官吏的组织下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
把赈灾的一应事宜安排好了,李承乾就没事可干了,整天待在洛阳城等着手下人回报最新的进展。
喜欢回到贞观当太子请大家收藏:()回到贞观当太子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