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李承乾站在船头,看着金陵码头的灯火慢慢消失在视线之外,在他身边站着的除了赵元茂和薛仁贵,还有驾船而来的林木和卢照辞。
别看李承乾表面上表现的胸有成竹的样子,其实他心里对这次江南之行也有些没底,这才把自己手下几乎所有的力量都带了过来。
至于林木,在不久前就被李承乾收归门下了。
李承乾手里那么多商号作坊,总得有人来打理。
虽说杜荷已经守完了孝,现在替李承乾管着醉长安的生意,可是做生意这件事也是讲究天分的。
杜荷虽然对做生意感兴趣,可是他实在没有做大生意的能力,最多也就是赚个辛苦钱。
李承乾还在为自己东宫这边一大摊子事着急上火,哪有功夫管这些生意上的事,随着李承乾手下那些作坊越来越大,保密工作跟不上,导致很多东西都出现了山寨商品,李承乾的生意也因此受到了冲击。
本来他还想着是不是利用一下太子的特权打压一下,可是想到这样一来不说对自己的声誉有影响,单单是这种行为起到的不好的示范作用就足以让李承乾望而却步了。
就在李承乾苦恼的时候,林木出现了。
本来李承乾也没打算和林木有什么交集,可是几次三番的巧遇倒是让他对这个人产生了兴趣,这才抱着好奇的心态让人查了一下林木的身世,这一查之下才发现林木居然是个不可多得的商业奇才。
后世《唐书》对于林木是这么记载的:通国侯林木,字培森,幼时家贫,混迹于市井之间,多有鸡鸣狗盗之举.......得异人授陶朱之术,年甫弱冠即富甲一方......得遇上,甚为信重,兹以通南北之力,行东西之便......元新十四年秋,因功进通国侯,封七百户......神龙十七年,病薨。
......
史书记载当然不可能面面俱到,很多事情都没有说清楚,而且为了给人留面子,很多事情都是不会记载的,这也是历史的惯例了。
虽然历史书上没有,但是作为当事人的李承乾当然知道的很清楚了,林木小时候家里的确很穷,为了生活,经常做些偷鸡摸狗的事,不过所谓的“得异人授陶朱之术”就很值得考究了。
按照李承乾搜集来的情报,传授林木“陶朱之术”的不过是个不如意的小混混,成天骗吃骗喝的讨生活,林木跟他学这些骗术估计也就是为了有口饭吃,没想到林木青出于蓝,就靠着这些骗神骗鬼的本事,硬生生创立了长安城首屈一指的大商号“百宝阁”。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林木这些伎俩上不了台面,他商人的身份更是为那些自命清高的儒门子弟所不齿,但是穿越来的李承乾并不在乎这些。
对他来说,能够帮到自己的人,只要对方不是十恶不赦,他就照用不误。
所以他很快就派人联系了林木。
......
商人自古以来就为人所不齿,在唐朝,商人甚至不允许参加科举。
林木家财万贯,人们虽然表面上敬重他,可是私下里对他商人的身份都十分的鄙夷,就连乡间地头那些穷到衣服都没得穿的黔首,也能朝他吐口水,不屑地说上一句:“呸,不知廉耻的逐利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