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如果这个时候崔亮还不明白李承乾的意思,那真的可以找根绳子吊死算了。
看到一线生机的崔亮连忙从椅子上站起来,深施一礼,说道:“嗣道定当效仿姑老爷,为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承乾示意杨林把他扶回椅子上,说道:“如此,孤便直说了。现在孤有一件事需要你去做。”
“殿下但有差遣,嗣道万死不辞。”
李承乾摆了摆手:“孤也不要你千死万死的。只要你老老实实把这次江南案的前前后后都给孤交代清楚,不可有一丝遗漏,你可清楚?”
“诺。”崔亮答应了一声。
随着崔亮的叙述,李承乾这才第一次知道了江南案的具体情况。
根据崔亮的交代,早在江南案发生前半个多月的时候,他就已经收到了消息。
那是清明之后没几天的一个早上,崔亮正在刺史府处理公务,门下的小吏呈上了一封请柬,请客的人就是王盛。
王盛将崔亮约到了一条花船上,同桌的还有其他几个世家的族长和老人。
席间王盛向他说起最近扬州可能会有变故,希望他这个扬州刺史帮帮忙,网开一面,缓个几天再处理。
崔亮本有心拒绝,可是王盛几次三番的请求,让他有些抹不开面子,再加上王盛保证这件事对各大世家绝对是有益无害。
看在同是世家的面子上,被灌得有些迷糊的崔亮就这么应承了下来。
就在两人见面后不久,扬州司仓上报有百姓抗税,希望刺史大人赶快拿个主意。
听到这个消息的一瞬间,崔亮就明白这一定是王盛所说的扬州城的变故。
一来崔亮身为世家子弟,本来自己就不怎么支持这个新的税法;二来他前面也答应了王盛,君子重诺,虽说觉得王家这种做法不妥,可为了自己的面子,崔亮决定暂且搁置这件事。
在他想来,王家闹几天也没什么问题,闹过之后,散了胸中的闷气,这件事也就过去了。
崔亮本来认为抗税这件事估计要不了几天就会不了了之,因此也就没放在心上,可谁知过了没两天就传来了百姓被害的消息,这下崔亮可是慌了手脚了。
不管什么时候,治下发生人命大案,作为父母官的肯定逃脱不了责罚,更何况现在刚发生抗税的事,死的那几个又都是抗税的百姓。
这要是传出去,别说官位,这条小命能不能保住还在两说。
万分心急之下,这才说出了不用管百姓死活那番话,因为他知道,那些“枉死”的百姓都是王家事先安排的,手尾肯定都已经收拾干净了,就算查也查不出什么门道。
这边压制着百姓的情绪,那边,崔亮连夜赶到了金陵,想好好问问王盛,他到底想做什么。
在金陵被支来支去了好几天,崔亮终于是见到了王盛,可是他没想到王盛居然矢口否认了所有的一切,推说扬州发生的事和自己无关。
论城府崔亮哪里会是王盛的对手,万般无奈之下,崔亮只得先赶回扬州。
可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他离开的这几天局势已经无法挽回了。
抗税百姓的无故横死,在有心人的挑拨下,矛头全都对准了官府。
偏偏这个时候崔亮被拖在了金陵,淮南道节度使也巡查在外,扬州城里连个主事的人都没有。
没有了主事的,下面那些小吏就算有心,也是无力。
就在崔亮回到扬州的时候,不少地痞流氓都走上街头,给本来就不平静的扬州局势添了一把火。
民乱,终于还是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