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李承乾一副“我很受伤”的表情看着赵元茂。
他不是看不住赵元茂说的这个问题,只是身为皇帝长子、国之储君,有很多事李泰可以做,他却不行。
甚至不要说是做,就是在心里想想都不可以,否则一旦传扬出去,那就是太子柔弱,不堪为人主的下场。
和那些死不要脸的西洋政客不同,中国传统的政治家们从蛮荒时代就已经发现名声的作用有多大。
有一个良好的名声,不仅能让施政者的政策更容易被接受,甚至能在危机关头力挽狂澜。
刘邦为什么能打赢打赢项羽,刘大耳朵为什么能一次次被人拍倒,又一次次爬起来,甚至于后世......
不为别的,就因为他们都有着良好的名声,以至于登高一呼,百姓景从。
就是因为知道这一点,李承乾才一直谨小慎微,生怕给自己的形象抹上污点,授人口实。
赵元茂当然知道李承乾的顾虑,不过他却有着其他的打算:
“殿下作为储君,身份特殊,想要学越王那般作为当然是不合适的。不过殿下想要与越王争宠,却不是没有办法。”
“请先生教我。”李承乾倒是很好奇赵元茂能想出什么法子。
赵元茂捋了捋山羊胡,神色平静地说道:“作为储君,想要获得圣眷,唯一的法子就是不断展现自己的能力,让皇帝知道这天下只能传给殿下,而不能传给其他人。”
李承乾还以为赵元茂会说出什么了不得的建议,没想到说来说去又绕回来了。
他当然知道太子只有展现自己的能力才能稳固地位,可是他现在的问题不是能力不足,而是能力太过出挑,已经牛13到了犯忌讳的地步,如果再搞出什么大新闻,恐怕李二陛下晚上睡觉都睡不好,他这个太子也就当到头了。
“先生这是要把孤往火坑里推呀。”李承乾肩膀一垮,兴致缺缺地说道。
赵元茂笑着摇摇头:“殿下误会了,臣并不是要殿下亲自出面做什么......眼下太子四臣全部出缺,殿下何不向陛下举荐一位贤才担任家令,效当年汉景帝之故事。”
李承乾刚开始还有些听不懂赵元茂话里的意思,不过很快他就眼前一亮,拊掌笑道:“先生此策果然精妙......”
唐制,太子宫官员除了三师三少,左右春坊以外,还有所谓的“太子四臣”,分别为太子家令、太子率更令、太子仆和厩牧令。
三师三少、左右春坊的官员由皇帝任命,负责辅佐和教导太子,算是太子的老师。
太子四臣则由太子举荐,皇帝同意之后任命,协助太子处理东宫一应事宜,算是东宫的臣子。
其中太子家令的官衔为从四品上,掌太子饮膳、仓储、库藏之政令,总食官、典仓、司藏三署之官属,地位在太子四臣里最高,几乎就相当于整个东宫的大管家。
正是因为这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使得太子家令有了一个其他太子佐官所没有的权力——太子家令可以上书议论朝政!
赵元茂要利用的就是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