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大王何以有此疑问?”
阎婉从袖子里取出一方锦帕,替李泰擦了擦汗水和嘴角的残羹。
李泰放下粥碗,目光扫向放在一边的那封奏报。
不用他再说什么,阎婉就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
虽然很想劝夫君就此收手,不要再和东宫做对,可是阎婉心里也清楚,对于现在的李泰来说,太子之位已经成了他的一个执念,直接说出来,不仅起不到丝毫作用,反而很有可能引起李泰的不满。
在心里思索片刻之后,阎婉一脸温和地说道:“大王,太子八岁就入主东宫,处理朝政。大王虽然极受父皇宠爱,却始终不曾真正处理过政务,又怎么能和他相比呢?”
“大王与其在这件事上和他纠缠不休,不如想想别的办法......”
李泰强打着精神问道:“爱妃有何建议?”
阎婉走到李泰身后,一边替他按摩一边说道:“妾身听说父皇安排大王编纂《括地志》,大王何不用心将这本书编好,等到书成之日,父皇那里自然会对大王另眼相待。”
“至于政务上的事,妾身虽然不懂,不过却也知道这天底下没有天生的圣明君主,殿下只要日后多向刘太常他们讨教,当能有所收获。”
文学本来就是李泰所喜爱和擅长的领域,阎婉的话让他眼前一亮,恢复了一些精气神:“爱妃所言不错,只要本王能编纂出一部皇皇巨著,必然能再次赢得父皇的欢心。”
“父皇如今春秋鼎盛,未来的日子还长得很,只要本王实心用事,将来未必没有后来居上的机会。”
“大王英明。”阎婉轻声附和了一句,只是眼中却有着一丝阴霾......
......
长安,东市。
长安官场的整顿已经进行的差不多了,至于其他各州县,还要等一段时间才能有结果。
恰逢中秋,李承乾也就暂时把俗务放在一边,带着几个同样清闲下来的小伙伴出宫闲逛。
唐朝的中秋虽然没有后世那么被人看重,不过大小也算一个节日,街市上和平常还是有了一些不同。
几人聚在醉长安的三楼,一边吃喝,一边对着街市上各色布置指指点点。
就在这时,从坊市的围墙外吹吹打打的走过一队人马,许多百姓都被吸引过去围观。
李承乾也将目光向墙外看去,就见一个身穿太极八卦锦绣道袍的老道士坐在云车之上,几十名穿着各色道袍的弟子围在车边,这些人或持锣鼓,或举云旗,招摇过市。
看着这一幕,李承乾微微有些皱眉。
自从当年朝廷下令整顿佛道之后,这天下的和尚道士们收敛了很多,很少有人再敢这么大张旗鼓的出现在公共场合。
这人居然如此高调,还不怕官府查问,实在让李承乾有些难以理解。
看着领头那个白胡子老道,李承乾开口问道:“这些人是什么来头,居然敢在天子脚下如此放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