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当看到自己儿子居然是因为吐蕃人到处装13而差点丢了性命,李二陛下恨不得马上就派兵去把鸿胪寺客馆里住着的那些吐蕃人全都拉到东市砍了。
好在他还有一点理智,知道现在不是和吐蕃人计较这些的时候。
平复了一番心情之后,李二陛下对着文武百官问道:“西突厥屈利俟毗意欲和我大唐抢夺东突厥之地,诸卿以为该当如何处置?”
李二陛下话音刚落,侯君集就连忙出列拜道:“启奏陛下,西突厥不过跳梁小丑,居然也敢捋我大唐虎须,臣请领兵十万,跃马草原,踏平金山!”
不久前大唐和吐蕃交战,侯君集因为离战场比较远,还没来得及赶到,战争就结束了。
不仅没有捞到功劳不说,还被李元吉借机摆了一道,恶心的够呛,此刻见到又有仗可打,憋了一肚子火的他哪里还忍得住。
李二陛下目光转向其他人,问道:“诸卿以为侯卿的建议如何?”
言语间颇有几分跃跃欲试的意思。
......
随着对外战争的节节胜利,大唐朝廷上开始出现了一种盲目乐观的情绪,总觉得天下诸国都不过尔尔,只要王师一到,立时成为齑粉。
就如今的天下形势来说,大唐的确是独一档的存在,就好像后世的米帝一样,单独一个国家拉出来,谁也不是它的对手。
可是这世上不止有一个国家,大唐的对手也永远不会只有一个。
《司马法》有云:“国虽大,好战必亡。”
战争在给对手带来破坏的同时,对自身国力也是极大的损耗。
大唐现如今还能一边到处搞事,一边歌舞升平,完全就是因为国家刚刚建立不久,民心士气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可是随着战争的不断进行,百姓从战争中得不到好处,民心士气总有耗尽的那一天。
历史上的太宗后期,天下已然出现动荡之势,百姓对于朝廷连番用兵怨声载道,甚至曾经出现过小规模的叛乱。
高宗、武周两代帝王与民休息,积蓄国力,这才让天下再次稳定下来,否则都不用等到唐玄宗登基,大唐就要走上隋朝的老路,在天下百姓的声讨中轰然倒塌。
......
朝堂上并不是没人看出现在潜伏在大唐盛世表象下的危机,李二陛下的话音刚落,已经晋升为特进的李靖出列拜道:“陛下,臣以为此时我大唐不宜和西突厥展开大战。”
“一来和吐蕃的战争刚刚结束,虽然我大唐胜的轻松,可是大军来回奔波,早已疲惫不堪,此时再行调动,恐有劳师之忧。”
“二来改革已然推行天下,各地方官府的精力大多投入改革之中,此时大军出塞远征,臣恐后方补给难以维持。”
封建社会不同于后世工业社会,一场二三十万人规模的战斗,基本上就要两倍,甚至三倍于军队规模的民夫为军队提供后勤保障。
几年前大唐和东突厥的战争,大唐这方面先后有十五万军队投入战斗,为了给这十五万人提供后勤保障,朝廷一次性征调了将近四十万民夫。
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战争,直接使得北方十几个州当年的粮食产量下跌四成,更是将这些地方仓库里积攒多年的粮草消耗一空。
这一次如果和西突厥全面开战,朝廷在后勤补给上的压力会更大,甚至有可能出现因为补给跟不上而让士兵饿肚子的情况,军队远征塞外得不到补给,万一出现了什么意外情况,那就有大麻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