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贞观十二年正月庚辰(十七)。
后世的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们将这一天视为大唐征服世界的开端,就在这一天,李二陛下下旨,将他几个儿子全都派出了长安。
蒋王李恽徙封河北王,领安州都督,督怀、卫、黎、洺、博诸州军事;
齐王李佑徙封辽王,领平州都督,督檀、营、师、崇、盖诸州军事;
越王李贞徙封戎王,领益州都督,督简、眉、邛、嘉诸州军事;
纪王李慎徙封岷王,坐镇桂府,督柳、象、融、昭四州军事;
赵王李福徙封粤王,领泉州都督,不过因为他今年还不到就藩的年纪,所以并没有担负其他职守,需要等他离京上任的时候才会安排。
......
后人对李二陛下的这番布置多有赞誉,不过对于生活在当下的人,尤其是对于李佑等人来说,皇帝老爹的这些安排和让他们去送死没有区别。
李贞和李慎的封地在西南边陲,如今还是没怎么开发的荒蛮之地,李佑和李恽的封地则在辽东,那里刚刚才落入大唐之手,各种牛鬼蛇神上蹿下跳,局势混乱无比。
几人中也就只有李福的处境好一点,不过也就仅仅是好了一点而已。
眼下的泉州还没有成为后世那个万国云集,商贸繁重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仅仅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城而已。
一直要等到玄宗开元年间,它才会真正的腾飞。
......
自觉被皇帝老爹坑了的几人立马各显神通,找出许多理由赖在长安不肯挪窝。
不过李二陛下此番显然已经下定了决心,直接派遣全副武装的禁军出动,几乎和押解犯人一样,“护送”着几位心怀不甘的大王踏上就藩之路。
等到李承乾被从紧闭中解放出来的时候,李佑等人引起的波澜已经烟消云散,长安城重新恢复了平静。
打探了一番具体消息之后,李承乾心里轻松了不少,皇帝老爹虽然在他的计划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不过总体上来说没有太大出入,局面还在他能掌握的范围之内。
给几个兄弟分别写了一封信之后,李承乾就没有再去理会他们,不是他不想管,而是他实在抽不出时间。
李二陛下的身子本来就不好,加上把大部分精力花在李佑等人身上,导致朝廷政务严重积压,李承乾带着属官们一连加了小半个月的班,才总算是梳理出了一个大概。
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紧接着就要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贞观十二年的科举要开考了。
对于李承乾来说,今年的科举意义重大,不仅因为这是他第一次主持科举,更因为今年的科举是经过他和百官商议之后改革的版本。
......
在今年以前,大唐的科举基本上沿袭了前朝制度,考生的来源主要有两个:其一为“生徒”,其二为“乡贡”。
所谓“生徒”,指的是那些在国子监(国子学、弘文馆)和各地官方学馆考试合格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