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听说是三人联名的奏疏,长孙无忌等人心里一跳,还以为辽东发生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可是当他们看完奏疏中的内容,一个个都震惊地说不出话来。
李承乾一脸平静地坐在御座上,等到所有人都将奏疏看完,才缓缓开口问道:“以诸卿之见,此事该如何处置为好?”
听到李承乾的问题,所有人都皱起了眉头。
他们倒不是怀疑奏疏里说的那些东西。
除非是不想要命了,否则没人会在给皇帝的报告里说假话。
真正让众人皱眉的原因是——大唐眼下根本没有开采那座金矿的条件!
......
周冲等人此番发现的金矿位于盖牟城西北方向,鸭绿水畔。
那地方每年有将近一半的时间都是冰天雪地,想要在那里开采金矿,就必然需要比内地开采金矿更多的人手。
而人手,正是大唐君臣现在所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
隋末战乱虽然仅持续了不过十余年,但是造成的破坏却极其严重。
隋炀帝大业五年,全天下在册户数足有八百九十多万户,总人口将近五千万,可是到了贞观年间,全天下在册户数只剩了三百多万户,人口不足两千万!
虽然这里面存在着某些人逃避人口普查,成为黑户的情况,但即使加上这些人,大唐现如今的人口数量大概也就只有两千三百万左右的样子。
相对于大唐庞大的疆域来说,这些人口显然是不够的。
尤其是在捕鲸业兴起和收复辽东之后。
新兴的捕鲸业和辽东的开发已经将大唐境内多余的人口消化一空,如果这个时候再调集大量人手前往辽东,肯定会对内地的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这是任何人都不想面对的情况。
因此面对李承乾的问题,众人都纠结不已,一边是如山的财富,一边是社会稳定,委实让他们难以决断。
......
好半晌后,侍中马周才起身拜道:“陛下,臣以为眼下当尽速派遣官吏接手金矿,调集人手前往开采。”
虽然明知现在开采金矿可能会对社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但是在黄金的诱惑面前,马周也顾不上那许多了。
按照马周的想法,一个普通农民,辛辛苦苦大半年,所得的收获折算下来也不过数千钱。
可是一个淘金人,或许只需半个月就能淘到价值数千钱的黄金。
以一个农民,换一个淘金人,怎么想都是划算的买卖。
......
李承乾并没有就马周的言论发表看法,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其他人:“诸卿可还有别的意见?”
中书令岑文本起身拜道:“陛下,臣以为眼下并非开采金矿的时机。辽东移民,朝廷先后迁徙百姓近五万户,人数近二十万,各州县实在已无人手可调,若强行征募,臣恐天下不安......”
岑文本虽然说的惊悚,不过却是事实。
他的话一说完,杨师道和房玄龄就起身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