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如果李承乾拥有读心术,这个时候肯定会忍不住说一句:【爱卿们,你们真的想多了,这一切真的只是巧合而已。】
虽然李承乾确实有让李建成参与朝政的想法,但是却不打算这么早行动。
他今天之所以把李建成也拉上,只是因为侯君集这次犯的事实在太大,李承乾需要有一个分量足够重的人来镇场子而已。
至于李建成会做出这种表态,李承乾事前并没有料到。
......
看着众人投向自己的目光,李承乾摩挲玉蝉的动作一顿,清了清嗓子,神色无悲无喜地说道:“诸卿以为贤王所言如何?”
皇帝刚刚面对魏征等人的建议一言不发,现在却开口询问大家的意见,这在众人看来无疑代表了皇帝在这件事上的态度。
什么朝代都不缺捧统治者臭脚的人。
李承乾的问题刚说出口,太府卿刘端立马起身拜道:“陛下,臣以为贤王所言甚是。正所谓‘戎狄豺狼,不可厌也;华夏亲昵,不可弃也’,陈国公此番出征,尽灭来犯之敌,有大功于国,若贸然处置,恐朝野有所物议,还望陛下三思......”
话音未落,又有几人站了起来,找出各种理由为侯君集开脱。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侯君集虽然做错了事,不过看在他出发点正确的面子上,皇帝您还是饶过他这一次算了。
......
面对众人的陈述,李承乾始终一脸平静地坐在御座上,直到他觉得差不多了,才缓缓开口道:“诸卿的意思,朕都知道了,只是侯卿此番举动确实有违先王之训,仅仅只是闭门思过,不足以偿其过失......”
稍稍停顿了一下之后,李承乾继续道:“中书令制诏,除侯卿陇右道行军大总管之职,令其闭门读书,静思己过。另,削陈国公侯君集爵一等,罚俸三年以作惩戒。”
李承乾的话刚说完,殿内众人就同时倒吸一口凉气。
皇帝这道旨意表面看上去没什么,削职罚俸、闭门思过什么的,不过都是打在空气里的板子,伤不到侯君集半根毫毛,真正要命的是那个“削爵一等”的处罚。
......
在大唐,功臣勋贵根据各自爵位等级的不同,享有不同的特权。
如果侯君集真的被削爵一等,从国公成了郡公,那损失可就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明白的了。
首先,侯君集的子嗣后代不能再进入弘文馆和皇子皇孙们一起读书,而只能进入一般官员贵族子弟进学的国子监就读。
少了和皇子皇孙亲近的机会,日后走上仕途,必然会比那些和皇子皇孙朝夕相处的勋贵子嗣艰难许多。
其次,如果侯君集失去国公之位,就等于失去了死后陪葬昭陵的权利。
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件小事。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能够给皇帝陪葬,不仅是一件极为荣耀的事,更意味着皇家承认了你是自己人。
有这份香火情在,纵使隔了几代人,十几代人,只要皇家有一天想起来了,那陪葬者的后代就可以一朝得势,鸡犬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