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关中,长安,大明宫。
身在中原的李承乾并不知道,万里以外的新罗半岛,正有一位“国际友人”筹划给他的后宫建设添砖加瓦。
此时的皇帝陛下,正乘着一艘小船,在太液池中泛舟垂钓。
最近一段时间,李承乾越来越喜欢到太液池来,宁静幽深的湖水不仅能让他的精神从纷乱的朝局中解脱出来,得到一定的休息,还能让他对很多事情看得更加透彻。
......
清凉的微风从湖面拂过,李承乾半躺在船舱中,手里青竹制成的鱼竿有一搭没一搭地敲在船沿上,半晌方才对站在船尾摇桨的黄安问道:“朝野这几日可有什么动静?”
黄安将手里的船桨放到一边,躬身应道:“回陛下的话,文武百官最近确实有些议论,太尉、司徒、左仆射身边也都聚集了一些人手,只怕最近两天就要开始上书了。”
李承乾闻言,只是不咸不淡地“嗯”了一声,之后就没有再说什么。
......
进入六月以来,原本逐渐恢复平静的长安朝局再次起了一丝波澜。
文武百官、勋贵宗亲私底下议论纷纷,对象正是当今的皇长子、中山郡王李彻。
自从贞观十一年被送到华阴书苑之后,李彻就不怎么在朝堂上露面,之所以会突然成为朝堂舆论的中心,是因为李彻前不久刚刚度过他十岁的生日。
按照朝廷制度,皇子皇孙长到十岁,就要“出阁”了。
这里的出阁并非是指女子出嫁,而是高祖当年定下的一个制度。
所谓“出阁”,指的是皇子皇孙一旦长到十岁,就不能继续在宫中居住,而要在宫外开府别居,配备文武官员,正是开始履行大王的职责。
一般情况下,皇子皇孙出阁只是走一个流程,只需宗正寺稍稍安排一下就行,根本就不需其他衙门插手。
可是谁叫李彻身份特殊呢。
......
按照自古以来的传统,身为皇长子的李彻,早就该被封为太子,坐镇东宫了。
可是皇帝却一直以“皇长子尚还年幼,朕心不忍”的理由推脱,死活不肯立太子。
之前几年,考虑到李彻确实还没长大,大家也就没有强求。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李彻已经十岁了,按照朝廷典制,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继续留在宫里和皇帝、皇后一起生活的。
如今摆在李彻面前的路只有两条:
其一,进位储君,入主东宫。
其二,开府别居,得亲王之封,从此和皇位告别。
这段时间以来,朝堂百官私底下为了这件事没少议论。
多数臣子还是希望李承乾赶快将李彻封为太子,“蚤定国本”。
至于某些有了别样心思的人,则计划着推动皇帝册封李彻为亲王,从而给其他皇子让路。
不只是朝堂,就连后宫的明争暗斗,这段时间里也开始变的激烈起来。
好在苏薇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花瓶,皇后娘娘一阵大棒挥舞下来,终于将后宫的歪风邪气暂时打压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