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李承乾这句话一出口,殿中百官的神色顿时变得越发紧张。
对于当下的官吏来说,皇帝发飙,乃至于嚷嚷着要杀人,都算不上什么大事,他们所惧怕的只有两句话。
第一句是“卿年事已高,如此勤劳王事,夙兴夜寐,朕实不忍......”
第二句就是李承乾刚刚说的那句“无人能佐朕乎?”
前面一句看上去似乎是赞赏勉励的话,可实际上却是暗藏杀机。
皇帝但凡对某个臣子说出这句话,聪明人立马就会主动上书乞骸骨,回家种地抱孙子,落得个一身清净,说不定还能从皇帝那里得到一些赏赐作为遣散费。
但是如果他恋栈权位,不想体面下台,那么专政的铁拳很快就会教他做人。
丢官夺爵,罢职回乡还算是轻的,严重一些,甚至有可能连命都保不住,还要连累家人一起遭殃。
......
至于后面那一句,比起前一句的杀伤力要更大。
前面这句话,一般只用来对付皇帝看着不顺眼,却又不能直接下手处置的人。
例如先帝太宗时期的裴寂和萧瑀,就是被李二陛下用这句话赶回老家的。
可是后面那句“无人能佐朕乎”,是对整个朝堂所有官员说的!
这句话一出口,百官能够应对得当还则罢了,一个应对失措,紧随而来的就将是涉及整个朝堂的大清洗!
所有皇帝看着不爽的人都会被借机清除,换上皇帝自己的心腹。
......
为了自己的前程着想,文武百官终于不得不站出来表态。
只是这个态度该怎么表,却还是有着不少说道的。
低头一番眼神交流之后,殿内站着的人群里,一个礼部郎中被作为试探皇帝心意的棋子扔了出来:“臣礼部郎中韩远启奏陛下,河东之事眼下仅有一面之词,尚不足以为信。臣愚以为,当速遣一忠厚长者前往河东察查真相,勿使出现冤屈......”
这句话从理论上来说没有任何问题,也确实可以在保证地方安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解决此事。
只是李承乾却并不打算按照他的建议去做。
那些地主老财有多坑爹,李承乾不用调查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他要的不是眼前这件事的结果,而是要将这些人塑造成反面典型,让其他地方的土豪劣绅不敢再肆意妄为。
同时,他还计划着以这件事为突破口,改革地方上的权力架构,把所有权力收归朝廷,将整个国家从上到下拧成一股绳。
而想要达到这个目的,这种不温不火的手段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李承乾需要的是铁血,是牺牲。
稍作犹豫之后,皇帝陛下面无表情地说道:“韩卿所言确有其理,不知其余诸卿可还有话要说?”
百官明白,皇帝这么说,就是不满意这个安排,当下开动脑筋,思考起其他的解决之道。
......
人群中,大理寺卿许敬宗一对三角眼骨碌碌地来回转动,将自己入宫以来的见闻前前后后、反反复复琢磨了好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