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关中,长安。
新年的欢乐气氛,多少冲淡了一些笼罩在大唐朝野上空的战争阴云。
因为皇长子被派上战场而引起的骚动,也在喧嚣一段时间之后,重新归于平静。
正月月末,太极宫,紫宸殿,午后。
一个小内侍一边往紫宸殿跑,一边大声呼喊着:“陛下,大事不好了!”
看到这一幕,守在大殿门外的黄安连忙上前拦住他,低声喝道:“噤声!大内之中,陛下驾前,咋咋呼呼的成何体统!”
小内侍被黄安拦下,连忙止住了话头,拜倒认错:“监正恕罪,奴婢再不敢了......”
黄安也不是真要治他的罪,闻言淡淡“嗯”了一声,问道:“究竟发生了何事?竟让你如此慌张?”
小内侍从地上爬起来,凑到黄安耳边,急促地说了一段话。
听着小内侍的禀告,黄安的神色也是一变,嘱咐他两句之后,匆匆朝大殿的方向走来。
......
殿外的动静,早已引起了李承乾的主意。
见黄安走进大殿,皇帝陛下放下手里的奏疏,有些好奇地问道:“怎么回事?”
黄安来到李承乾身边躬身一拜,轻声汇报道:“陛下,少府监、将作监与兵部、工部的官员打起来了......”
李承乾闻言微微有些皱眉,他实在想不通,这几个家伙间有什么过不去的仇怨,竟然要发展到拳脚相向的地步。
愣了几息之后,皇帝陛下继续问道:“仔细说说,几位卿家这又是有什么事情想不开?”
黄安应诺一声,解释道:“回陛下的话,奴婢听说,是因为兵部与工部诸司一次从墨苑带走了百余位墨家学徒,少府监与将作大匠觉得此举颇为不妥,便上门要人......”
“兵部与工部不肯放人,双方一言不合,这便打起来了......”
......
听完黄安的描述,李承乾也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
自从墨家和佛门勾搭到一起,借大觉寺的场地搞了一段时间的“科普活动”之后,墨家的声势确实有所上涨。
虽然和来势汹汹的法家完全没得比,不过曾经只有小猫两三只的墨家,现在也发展到千余人的规模了。
随着墨家规模的逐渐壮大,盯上他们的人也开始变得多了起来。
率先出手的就是兵部尚书李绩那只老狐狸。
......
军队,需要的不仅仅是战士,对于工匠,同样有着庞大的需求。
早在府兵制还在实行的时候,各军之中都有专门的工匠名额,用以在战争间隙,修缮在战斗中损坏的弓弩兵甲等物。
尤其是在关宁卫携着新式的骑兵三件套亮相之后,大唐的将军们这才发现,原来真正顶级的工匠,居然能给军队带来这么大的助益。
是以,早在朝廷决意对西突厥用兵之前,李绩就联名各军主将一同上书,请求在军中设置一个专门的官职,用来安置那些有文化、有能力、有技术的“工匠”——其实就是给墨家子弟安排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