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别部(1 / 2)

回到贞观当太子 苍笙 1250 字 2022-12-20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正所谓“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

燕赵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出了名的彪悍之地。

那里,诞生过豫让、荆轲这样的“亡命之徒”,也诞生过乐毅、李牧这样的不世名将。

相当年,燕国被齐国按在地上摩擦,打的就只剩最后一口气了。

可是自从乐毅出任燕国上将军之后,凭借燕国彪悍的民风,很快就强势逆袭,险些平推了强大的齐国。

李靖日前之所以会提出那个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疯狂”计划,和当地这种彪悍民风也有很大关系。

......

通过之前程咬金和尉迟恭的奏报,众人已经知道,西突厥人此番进攻北地的人马只有二十万。

而想要以二十万人马,在十五万大军的防守下肆虐北地,只能说西突厥人是得了失心疯了。

所有人都明白,西突厥人这次一头撞进北方,等于是撞进了一团马蜂窝,就算不死,也要狠狠脱层皮。

......

现实和文武百官预料的一样。

当松府城外的狼烟被点燃的那一刻开始,整个北地都鸡冻了!

无数百姓翻出自己家里藏着的刀剑带在身上,马不停蹄地朝松府赶去。

要想知道这些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就不得不提唐朝军队的一个特殊编制——“别部”。

......

所谓“别部”,是相对于主力军而言的。

在军制改革之前,府兵制还在施行的时候,大军出征,除了作为主力的卫军以外,一般情况下还会带两种人。

其一,就是各国的随从军,也就是大唐各个藩属国的军队。

这些军队的战斗力参差不齐,有类似契丹、回纥那样还算看得过去的军队,也有南诏、交趾那样纯粹的战五渣。

朝廷带上他们,并不是指望他们能帮上什么忙,只是为了在这些人面前显示大唐军威,让他们老老实实跟在大唐屁股后面做小弟,别想着挑战天可汗爸爸的权威。

就和后世的米帝打仗,总喜欢带上约翰牛和高卢鸡一样。

而除了这些藩属国的军队,朝廷出征带上的另一种人,就是那些自带干粮投军的“义士”。

这些人不会被编入正军,那样会拖累正军的战斗力,也不会让他们和那些战斗力只有五的渣渣随从军一起行动。

为了方便管理这些人,防止他们在战场上胡来,破坏作战计划,军队会专门设置一个别部的编制,用来安置他们。

这个部门多数时候是负责后勤保障工作的,只有在战争局势明朗,或者敌人已经溃败的情况下,才会让他们上场,做些收尾的工作,让他们“捡”一些人头。

而这些人在斩杀了敌人之后,就会将其首级收好,等到战后,用这些首级去军法官那里换取自己的“酬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