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曾泰坐在一边,看着两老一少三人畅快大笑,身为文官的他发呢日是现场最冷静的一个。
等到三人笑的差不多了,刺史大人才开口说道:“大帅、鄂国公,不知如今可否上书天子,奏报凯歌了?”
之前因为不知道西突厥人究竟打的什么主意,出于慎重起见,程咬金和尉迟恭都不同意向长安报捷。
眼下既然已经知道西突厥人再也翻不起什么风浪,做臣子的当然要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上报给皇帝知道。
程咬金笑着点头,提起面前公案上的毛笔,就着一张白纸奋笔疾书起来。
不过片刻功夫,一封军情奏报就已经写完。
将战报拿给三人传阅,得到三人首肯,这才在奏疏上盖下帅印,收好之后交给一个亲兵六百里加急送往长安。
......
元新六年夏六月己亥(初六)。
曙光微明,长安城南门,明德门缓缓开启。
早已等候多时的行人排着队,在守门官兵的组织下有序进出长安,沉寂了一夜的帝国神京再次恢复生机。
城外,渭河南岸。
一个身穿异国服饰,金发白肤的番人站在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上,在一众鸿胪寺官吏的带领下登上渭桥。
车队缓缓前行,终于走到了圆拱形的桥面顶端。
罗马帝国外交官普布利乌斯阁下站在马车上,眺望着远处在他眼中露出真容的长安城和大明宫,不知第多少次为这个伟大的国家而折服。
一年前,他奉了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二世的命令向东进发,想要找到传说中的丝国,寻求丝国的帮助,共同对抗势力日渐膨胀的西突厥。
然而随着他的脚步不断向东,他看到的国家越来越贫穷,越来越野蛮。
除了印度的戒日城,没有任何一个城市能让他看得上眼。
即便是那座印度人自己引以为豪的戒日城,在他这个罗马贵族的眼中看来,也就与罗马帝国下面各个行省的省城差不多,根本没办法和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相提并论。
......
一路所见的残酷现实,让普布利乌斯一度以为丝国不过是个被无良奸商神话的落后国家,甚至他还怀疑过丝国是一个和西突厥一样的野蛮国度。
如果不是皇帝陛下的命令,如果不是一路上始终有人向他讲述丝国的繁荣强大,他都准备放弃使命,调头回君士坦丁堡了。
虽然普布利乌斯最终还是坐上了从印度来大唐贸易的商船,可那时候的他已经对从大唐获得帮助不抱什么希望,把这次关乎东罗马帝国国运的出使任务当成了公费旅游。
但是所有的担忧,所有的顾虑,在他踏足南海的那一刻,全被抛去了九霄云外。
普布利乌斯觉得,他这一辈子可能都不会忘记那壮丽的场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