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大唐和西突厥之间的战争进行到这个地步,基本上已经赢定了,即便还有一些西突厥余孽作恶,也没必要再出动大军围剿。
从朝廷收到西突厥入寇的消息算起,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半年多,也是时候让将士们回到桑梓,享受英雄的待遇了。
只不过在那之前,众人还有最后一件事情要办,那就是统计战果。
在之前给皇帝的捷报里,程咬金等人只是汇报了庭州之战的结果,整场大战的总斩获还没有报上去。
杨师道此番来陇右的一个任务,就是拿到这份战报,提前赶回长安,便于朝堂诸公赶在大军班师前确定赏赐。
只是杨师道在庭州待了好几天,依旧没能见到这份早该交到他手里的战报。
......
并不是程咬金等人故意拖延,实在是眼前的情况千头万绪,根本无从算起。
要知道一场战争,斩获最多的时刻往往并不是双方正面交锋之时,而是一方落败,胜利者乘胜追击的时候。
这是战争的铁则,无论什么时代,概莫能外。
唐军此番在陇右境内的追击,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
尽管有不少大部族被唐军有意放过,逃回了草原,可是那些人数数千的小部族,十有八九都被留在了大唐境内。
这些人里,下到不值一名的奴隶,上到一部巴什、俟斤,应有尽有。
区别这些人的身份,按照各自不同的地位给出合适的赏赐,将军法官们忙到吐血。
在杨师道到来之前,各军的军法官和庭州刺史衙门的小吏已经连续加了好几天班,可是却依旧没能理出个头绪。
不能说他们无能,实在是这一次的斩获太多,往往前面的功劳都还没有算清楚,后面的又堆了上来。
随着追击大军的接连回归,各部的功劳千头万绪,让人看得头皮发麻。
......
自从军制改革之后,大唐的军功计算方式已经从个人计算改为了统一计算。
可是这种方式只能用在大军正面交锋,在追击战中,还是得按照不同的部队各自计算,否则对那些作战英勇,斩首众多的军队来说实在太不公平。
而这种计算方式,使得军法官们的工作量顿时翻了数十倍。
别说是这些只学过半吊子数算的军法官,就是那些常年和各种数据打交道的积年老吏,一时间也得麻爪。
没办法,杨师道只能将自己带来的尚书省佐僚一起派出去跟着一起计算战功。
如此又过了小半个月,恰在李佑班师回到庭州的当天,在三方势力的共同努力下,大军此番的战功终于算出了个大概。
......
庭州刺史衙门。
因为杨师道的到来,卢国公老大人不得不从他住了几个月的刺史衙门搬了出去,老老实实住进了军营。
然而曾泰还没来得及搬回去,他的刺史府就再次被征用,成了临时的钦差行辕。
此时的刺史衙门大堂,杨师道头戴三梁进贤冠,身着金紫团绣官衣,高坐上首。
辽王李佑搬了套桌椅,不伦不类地坐在比他稍低一点的位置。
在二人之下,左手边第一位是卢国公、西庭道行军大总管程咬金,右手边第一位是庭州刺史曾泰。
至于其他人,则按照文武职守,分别在这两人身后次第而列。
“末将等(下官等)见过天使!”众人齐声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