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在薛林陀等人看来,如果要向大唐投诚,那么早在发现肆叶护跑路的时候就可以投降了,何必要等到现在?
大家之所以冒着风险从陇右跑回草原,不就是因为不想向大唐低头吗?
臣服大唐,就意味着要失去手里的权力,和那些低贱的奴隶一样,成为唐国皇帝的“百姓”。
这是他们没办法接受的。
只是他们或许忘了一点,这个世界上有句话叫做“时移世易”。
庭州城下的西突厥各部可以不向大唐臣服,因为他们还有退路,还可以回到草原上继续当他们的人上人,继续发号施令。
就算日后王师大军出塞,他们也可以继续向西迁徙,去更远的地方作威作福。
只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潮,将大半部族的退路都给堵死了!
如果不能弄到粮食,那么接下来的这个冬天,将成为草原各族的噩梦,无数部族将从草原除名。
......
薛林陀等人家大业大,当然可以慢慢筹划。
然而对于那些本就生活艰辛的小部族来说,根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
要么就投降大唐,从而得到救济;要么就窝在家里,看着族人一个个死去。
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既然无论如何都要失去手中的权力,那为什么不趁着族人和奴隶死于天灾之前,让他们发挥最后一点利用价值,给自己争取到更好的待遇?
即便日后没办法再像现在这样任意妄为,但至少可以拿着大唐皇帝的赏赐,做一个衣食无忧的富家翁。
更何况他们手里的权力和薛林陀等人比起来,不过九牛一毛而已,就算真的没了,仔细想想好像也不是很可惜。
因此,当拔和那提出要向大唐投诚的时候,在座的小部族俟斤们并没有再像以前那样站出来抗议,反而都心动不已。
虽然他们不敢站出来和薛林陀等人唱反调,但是眼中闪烁的目光已经说明了一切。
......
看着这些人的反应,薛林陀反对的话就再也说不下去了,一颗心瞬间沉到了谷底,转头怒视着拔和那。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以拔和那的身份,应该和他有着一样的想法才对。
可是对方为什么会带头建议向唐人屈服?难道他不明白,这会让他失去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吗?
拔和那靠在垫着羊皮的椅背上,微笑地看着面前发生的一切。
薛林陀的怒视他当然也注意到了,不过他却并没有向对方解释的意思。
【要怪只能怪你们的消息太过滞后了。】老狐狸在心里暗暗想道。
和薛林陀等人不同,哥施部并不是从陇右直接跑回西突厥国内的,而是从安北都护府绕了一圈。
在那个过程中,拔和那知道了许多以前不曾听闻的消息。
其中有一条——唐国的皇帝并不打算在西突厥实行和东突厥一样的制度,而是要将西突厥之地作为赏赐,奖励给有功之臣建立封国。
当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拔和那的小心思就活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