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随着房玄龄回京,皇帝要在除夕日大封功臣的消息在长安朝野激起了无数议论。
对于文武百官来说,做臣子的,即便能够出任宰辅,位列三公,说到底也不过就是个高级打工仔而已。
指不定哪天惹恼了皇帝,随时有可能脑袋搬家。
就连贪个污受个贿都战战兢兢,生怕被人知道。
然而一旦建立了封国,那至少在自己的封国里,他们就是绝对的老大,说一不二,令出如山。
不仅他们自己将拥有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更能够给子孙后代留下万世不移的基业。
对于重视传承的中国人来说,还有比这更让他们心动,值得他们为之努力的事了吗?
没有了。
是以封国仪式虽然还没有正式举行,但是长安官场的风气已经为之一清,各个衙门的行政效率开始变得高效起来。
受此影响,许多曾经困扰着长安百姓生活的“小问题”得到了解决。
街面上再也看不到游手好闲,四处打秋风的游侠儿。
堆积在街角的垃圾杂物也都在一夜之间被清理一空。
就连往日里眼高于顶的巡街小吏,现如今也有了笑脸,但凡有事求上他们,很快便能够得到解决。
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些的百姓们喜出望外,纷纷赞颂起“朝廷善政”,“陛下圣德”。
......
就在一切都欣欣向荣的时候,有一个人却并不怎么开心。
中山王李彻已经回到长安好几天了,可是皇帝老爹除了在他述职的时候跟他不咸不淡地聊了几句,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他。
就连皇后组织的家宴,皇帝都没有出席。
此番皇帝临幸华清宫,他也没能获准同行。
李彻明白,皇帝老爹这是在生他的气。
至于皇帝老爹生气的原因,他大约也能猜得出来,左右不过是他在西域做的那些事情罢了。
只是他想不通的是,他做的那些事究竟错在什么地方,竟然会让皇帝老爹气成这样。
在李彻和他的谋士看来,李彻的这些举动,兵不血刃就平定了西域三十六国,减少了许多无谓的伤亡,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大功一件。
只可惜,皇帝显然不这么认为。
最近几天,李彻一直留在府中思考皇帝老爹到底为什么而生气,可是几天过去了,始终没能找到头绪。
听着王府外传来的欢呼声,李彻的心情越发郁闷了几分。
他明白,如果他不能搞清楚究竟是出了什么问题,那么再过几年,他也要走上被分封的道路了。
对于文武百官、公侯贵戚来说,能够得到一个封国,称宗做祖,是一件求之不得的好事。
可是就李彻的身份来说,他的未来只有一种,那就是——登基为帝,主宰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