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变革的先奏(1 / 2)

回到贞观当太子 苍笙 1237 字 2022-12-20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李承乾目光平静地扫视全场,抬了抬手,朗声道:“众卿平身。”

“谢陛下!”百官公卿躬身再拜,各自归位。

房玄龄也在郑重一拜之后退了回去,将位置让给长孙无忌。

太尉大人一脸严肃地走上前,从礼官手里接过诏书,念诵道:“卫国公、上柱国、武苑祭酒李靖,器识恢宏,风度冲邈,早申期遇,夙投忠款。”

“宣力运始,效绩边隅。南定荆扬,北清沙塞,皇威远畅,功业有成,古之韩、白、卫、霍亦不能及也!”

“其册卫国公、上柱国、武苑祭酒李靖为卫郡王,封国千里,带砺山河,永光休烈,朕命尔惟懋哉!”

【又一个郡王?!】

文武百官的眼镜再次掉了一地,被皇帝的大手笔震惊到了。

只不过他们的震惊还远远没有结束。

等到李靖领旨谢恩之后,司徒李建成紧接着走上前,接过诏书:“卢国公、上柱国、宣武大将军程知节......”

.....

时过正午,太阳躲进了云层后面,纷纷扬扬的雪花再次飘落。

长安各界都开始为除夕夜的逐除仪式做着准备,可是所有人的注意力都不在手里的活计上,每个人都在热烈地讨论南郊刚刚结束的那场封国大典。

典礼上,皇帝陛下一次性册封了四位异姓郡王,十三位国公,二十六个郡公,县公县侯等加起来更是足有二百之数,堪称大唐立国之最。

百姓们本就对朝堂轶事、宫廷秘闻一类的消息很感兴趣,碰上如此数百年未见的盛况,八卦之火更是熊熊燃烧起来。

遍布于长安各处的茶馆酒肆中,各种小道消息疯狂传播。

靠着编排那些新晋勋贵的“奇闻轶事”,长安城中的小说家和说书先生们赚了个盆满钵满,纷纷在心里给身为“始作俑者”的当今天子点了三十二个赞。

......

和百姓们的狂欢不同,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在面对这件事的时候要“冷静”的多。

尽管他们心里其实也很振奋,但在振奋之余,他们的注意力,更多还是集中在了皇帝这么安排的用意上。

此番受封的四位郡王,分别是梁郡王房玄龄、卫郡王李靖、卢郡王程咬金、鄂郡王尉迟恭。

论功劳,这四位都是当世一流,从高祖时期开始便为朝廷效命。

封他们为王,没人能挑出毛病。

然而,如今朝堂上真的只有他们有资格封王吗?

却也未必。

至少在百官看来,太尉长孙无忌和兵部尚书李绩,就完全能够和这几人平起平坐。

长孙无忌被先帝评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虽然是占了一点皇亲国戚的便宜,但其本身的功劳也是不凡。

早在李家父子还窝在太原的时候,长孙无忌就和先帝交好,成为了他的谋士,并且终先帝一生都尽心辅佐。

等到先帝驾崩时,更是遗诏命其为太尉,作为辅政大臣辅佐新君。

如此功勋,如此地位,还是当今天子的亲娘舅,给一个郡王的位子丝毫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