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商人的手段(2 / 2)

回到贞观当太子 苍笙 1233 字 2022-12-20

张原其人不依靠战功,一年间连续三次晋爵,从一介白身成为大唐县公的经历,成就了大唐官场前所未有的佳话。

更重要的是,这位黜置使无论在民间还是在朝堂上的风评都很不错。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剑南道黜置使府这些年在蜀地大兴土木,疏浚渠道、修建道路,使得百姓往来蜀地和关中比起从前便利许多,更有数以万计的穷苦人家得以靠这些工程养家糊口、生儿育女。

从汉中到关中这一路上万家生佛,人人都称赞张原为当世李冰、国之干城。

而对于地主商人们来说,剑南道黜置使府每年从西南诸夷向大唐内地输送的数十万奴隶,填补了东瀛奴工日渐减少的空缺,更是如再生父母一般的恩德。

就连曾经鄙夷过张原,认为他手段太过卑劣的某些清流,也加入到为他摇旗呐喊的队列中。

这一切都是因为剑南道黜置使府不费一兵一卒,就使得西南夷十余国主动请求内附。

其中某个小国的使臣甚至学起了当年入秦乞师的申包胥,在四方馆内抢地痛哭:“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

......

在古典中国,无论哪个朝代,能够吸引“蛮夷”主动来投,都是不亚于开疆拓土的功绩。

凭着这份功绩,张原在官场上的地位水涨船高。

有传言说,等到六部九寺出缺,他就要被皇帝调回长安,成为六部九寺堂上官,登上大唐权力金字塔的顶层。

如此看来,一切似乎都很美好。

可是通过张维的描述,李治却见识到了事情的另一面。

按照张维的说法,西南夷诸国,确实是哭着喊着,要内附中国。

但原因,压根就不是他们国书里所说的“心慕王化”。

只是他们被张原和张维这两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家伙吓破了胆,为了摆脱沦为奴隶的可怕命运,才上书请求内附,让其国变为大唐疆土,让他们自身成为大唐之民。

而剑南道黜置使府,也正是通过出售兵甲,进而挑起西南诸夷内斗,积累起庞大的财富,才能做出之后的诸般伟业。

否则,仅凭一个要钱没钱,要兵没兵的黜置使府,凭什么整肃西南,凭什么让那些不识礼数的化外蛮夷俯首称臣?

真以为他张原是老聃再世,仲尼复生不成?

......

听完张维的描述,李治陷入长久的沉默。

他并不是为西南诸夷默哀。

对于李治来说,夷狄什么的,跟他有个屁关系?

只要死的不是大唐百姓、华夏同胞,就根本不需要理会。

再者说,张原能够不费一兵一卒平定西南,实乃大功一件。

《左传》有言:“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

孔夫子也曾说过“内诸夏,而外夷狄,夷夏之防不可弃”的话。

作为李唐皇室的一员,李治赏赐对方都来不及,又怎么会责怪呢?

只是隐约间李治总觉得这件事好像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但到底哪里不妥,他又说不出来......(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