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太极殿之会关系到整个荀子学派的未来,容不得有半点闪失。
安全起见,杜构觉得自己最好还是先试一试商容的斤两。
毕竟这次太极殿之会,主要内容肯定是诸子百家之间的辩论。
一家学说有没有道理,能不能用,是否符合当下国情的需要。
一切都要在辩论台上见分晓。
如果商容能证明自己的能力,那么他不介意继续和对方精诚合作。
可如果商容连他的诘难都应付不了,那商君之法还是回老家洗洗睡吧,省的在太极殿上丢人。
至于自己会不会输给对方,杜构根本就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早在先秦时期,荀子和他的门徒就以擅长辩论而闻名,荀子本人更是号称“天下第一大喷子”,墨法黄老、阴阳纵横,都被他喷了个遍。
这世上除了他们自己,就没有哪个学派能让荀子学派这些愤青服气的。
包括儒家内部的各个派系,在荀子传人眼中看来也都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都是垃圾。
杜构和他的同门之所以能在辽东过的春风得意,就是因为在辩论中击败了所有挑战者,让辽东百姓一看就觉得“握草,荀子的学问好牛13,我一定要加入他们。”
至于荀子的学问到底牛13在哪里,对于那些几年前还是“蛮夷”的辽东百姓来说,实在有些超纲了。
在辽东这几年,杜构主持或参加的辩论足有上百场,单说辩论的本事,他至今都没服过谁。
......
“商公既应邀而来,想必也与本官有一样的心思,眼下离太极殿之会还有些时日,不如你我二人先论道一番如何?”
一说起辩论,杜构就像半个月没吃肉的饿狼一样眼冒绿光,整个人都亢奋起来。
反观商容,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做派,捋须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杜构对自己的辩论能力很有信心,商容又何尝不是如此。
法家虽然一直以实干闻名,然而他们的嘴炮能力,在诸子百家中也绝对能排的进前三,否则凭什么说服君王,又凭什么让百姓相信你,跟着你一起变法?
想当年商鞅学成出山,以魏国为起点,周游天下,最终出仕秦国,一路上经历的大小论战数不胜数,仅明史记载的,就有十余次。
论起耍嘴皮子的功夫,商容也算得上是“家学渊源”。
只是不知道他这个“家学渊源”,碰上杜构的身经百战,到底谁更技高一筹。
“既如此,商公且随我来......”杜构拱手一礼,带着商容朝城下走去......
......
杜构和商容开始“演习”的时候,其他收到消息的学派也都纷纷行动起来。